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谁来遏制新邮打折这头“疯熊”

1991年的邮市“疯牛”,最终导致亿万套的发行量,导致中国邮政被迫几次主动销毁库存,导致2003年、2006年主动降低发行量的惨痛教训,至今令人心悸。遏制邮市“疯熊”其实就一句话:保证预订、留足库存、敞开供应。试问,难在何处?

2017年集邮周有感

继2016年集邮周轰轰烈烈结束之后,2017年的集邮周也于7月28日开始了,于8月3日结束。去年的集邮周就是卖卖卖,今年的主题也没啥变化,还是卖卖卖,只不过卖的东西不一样了。其实集邮周集邮月也不是中国独有,一衣带水的日本早都有了,并且还会发行集邮周纪念邮票,赠送青少年邮票等。

2018年,你还预订邮票吗?

2018年,你还预定邮票吗?预定邮票是个老话题,年年说,年年谈,每年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年的话题,似乎来得有点早,来得有点急,或许更多的是尴尬。根据集邮渠道网络消息,某地已经开始2018年邮票预定工作,同2017年煞有其事的又是集邮联名卡,又是摇号预定,人为制造紧张空气和“噱头”的做法不同。某地预定,直接拿本人身份证即可,可以直接预定五套,而且不需要摇号,同去年真的是大相径庭。

京沪邮商要有哪些大动作?

在文交所整顿利空的背景下,京沪邮商如何生存成为了焦点。比方说,在北京邮币卡市场一个摊位年成本支出少则三五十万,多则上百万,如果邮市没有行情,是无法生存的,京沪邮商的自救只有从炒作开始,所以有了近期行情反弹的迹象。

史上最少发行量的《戊戌年》特种邮票是狗拿耗子还是救市良药

近期,中国邮政爆出消息,2018年的狗年生肖票会是第四轮生肖票中发行量最少的,不少邮友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中国邮政“救市”的大招,甚至准备增大资金,狂赌来年预定,把今年的损失赚回来。

网络时代集邮会消亡吗?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收藏的载体和范畴也是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火花、糖纸、商标、年历卡、挂历等收藏渐渐式微,连环画、粮票、站台票等始终不温不火,不断在寻找新的突破口。邮票作为昔日收藏界的“大众情人”和“龙头老大”,似乎在互联网时代败下阵来,成了不断落魄苦苦挣扎的“八旗子弟”。

浅析“打折季”对邮市和集邮者的五点影响

2017年邮市的“歇夏”似乎来得太早了一点,“小暑”还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时候,邮市就已经“歇菜”了。当前的打折票品,无论从时间和力度上,波及范围上,都已经远超1992年的邮市“熊市”。不仅仅是编年票一家独打,JT票、老纪特、编号票、邮资封片、短腿邮品等,纷纷以争先恐后的形式加入到了下跌的行列,玄奘四连体小型张直接跌破发行价。

信销票邮友如何面对邮市“歇夏”打折季

面对打折票满天飞的邮市,邮人心态各异,参与博弈的各路诸侯,各方势力也是五味杂陈。大量资金深陷其中,众多参与者赔本赚吆喝,苦盼邮总出台减量发行的消息和保护邮市的政策无果,只能咬紧牙关硬挺苦熬。

新邮发行首日集邮知识普及宣传刻不容缓

因为制作首日实寄封的缘故,笔者经常在新邮首日到预定邮局领取预定邮票,也常常在各个集邮柜台邮局购买过邮票,经常遇到很多“打酱油”的大爷大妈们排队购买新邮,很多现象值得深思。希望各级邮政部门、广大集邮者共同联手,充分利用每次新邮发行契机,为所有前来购买新邮的人普及邮识,为提高和复兴集邮活动作出绵薄之力。

邮票市场“路口”求变

现在,用邮票寄信的人越来越少,从兼具实用性和收藏价值演变为一种收藏品,邮票会消失吗?在人们的兴趣与爱好更为多元的背景下,集邮爱好者也在加速分流,站在邮票市场的“十字路口”,邮票市场会走向何方?

从《凤(文物)》邮票说起

凤,即凤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鸟禽,和太阳、风等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具备达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洁、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欣闻2017年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凤(文物)》邮票,一套6枚。这是继2000年发行的《龙(文物)》邮票后的第二套。因为龙与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这两套邮票堪称系列。特别令人高兴。

朱卫平:寻找签名,聆听故事

收集邮票设计家的签名及盖章,是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收藏活动,眼下已经成为时尚。如果能够当面接受设计家的签名,再乘机与设计家聊上几句,听一段邮票设计的故事,就更加机会难得,是桩难得的美事。

“同题材加贴”说长论短

“同题材加贴”是当今新邮发行的一个热像,包括邮票、邮资封、邮资片的发行首日,大量的加贴邮品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何为“同题材加贴”?现在集邮界没有准确的定义,我的理解是把与新邮(包括邮票、邮资封、邮资片)主题、邮资主图原地同题材、相关人物、事物延伸原地同题材邮票加贴在一起制作邮品的过程,称为同题材加贴。

漫谈邮票“商品”的收藏

这几年,中国邮政为了提振集邮信心,扩大集邮业务收入,开发了不少“新邮品”。之所以叫“新邮品”,是不同于传统的纪念、特种邮票而言。长卷版邮票、本票册、四连体小型张等等都属于其中的一种。邮票的首要功能是使用,虽然集邮活动已经从纯粹的收藏研究使用,进入到了收藏投资交易的新环境,导致邮票的使用功能不断弱化。

泉州东西塔邮话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1960年10月,董必武同志视察福建泉州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诗句中提到的“东西两座塔”指的是泉州开元寺东西塔。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地标性景点,泉州东西塔先后8次出现在中国邮政发行的邮资票品中,2次出现在外国邮票上,这在国内同类景点中是不多见的。

为什么邮友们都无法按照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提供的价格买到邮品?

时下,很多邮友比较关心邮品的价格,时常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收集整理价格,参考对比,作为购买的依据。但是,遇到报纸、网络上给出的参考价格,为什么在邮市上,或者网上就买不到了。

集邮者晒“宝”有味更要有“度”

常常看到不少邮友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QQ、微博等各种方式“晒”宝,笔者通过同邮政工作人员深度交谈了解得知,集邮者的不少“晒”宝活动,已经给一线邮政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对集邮者采取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抵触”,甚至是“敌意”心理。

鼓浪屿邮话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走在厦门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这首悠扬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集邮在现代生活中的继承与发展

集邮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这一百多年来,集邮的历史也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国际性邮展常年地在世界各大城市不断举行,这些邮展对宣传集邮,普及邮识,对弘扬文化,传播文明,对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增进友谊,都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

邮票与书法的功能演变

人类历史的足迹,形若长河奔流。虽然主流为生命,然而,唯是生命,不足以证明人类历史的精彩。世间万种生命,唯人拥有智慧的大脑与情感。人是最能创造、最能发现与发明的高级动物,在漫漫岁月,人类社会创造出缕缕不绝的灿烂文明与文化,像涓涓溪流,不断汇入历史长河,使河道渐宽,将历史变得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