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探究新邮预定量的变化历程

官方已经好久没有公布过新邮的预订量了。《中国邮票史》第九卷第五章“邮票发行办法的变化与邮政资费的调整”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1990年12个省的集邮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全国邮票预订户达到500多万户,预定邮票近800万套。1991年全国集邮业务收入超过6.3亿元,比1990年增长70%。全国邮票预订户达到1043.33万户,比上年增长91.6%。”但并未提及1991年到底预定了多少套。

发行量、题材、设计、印刷、枚数对邮票价格的影响力探讨

影响邮票价格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炒作是其升值的催化剂,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炒作的目标选择。总体来看物以稀为贵是邮票升值的根本因素,这点从今年发行的pp片减量到33.6万立马升值20多倍就可以证明。但在发行量没有明显下降的前提下,其他因素的的效果就会显现。我们希望2018年邮票能够更加精彩!

新邮销售里的“智慧”

如果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充分供货,减少截留,那么新邮就会走向市场调节,就不会不正常,但这不符合截留主力的利益,所以实施起来很难。诚然,截留主力获取利益是正常的,只不过这种利益的获取不是靠市场公平竞争,而是依靠支配地位,这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折服。商场如战场,争夺利益总是很残酷的,如果不懂这些“智慧” ,还是远离新邮的好。

邮总能否提前公布邮票印刷量?

2018年刚刚开始,邮票仅发行了三套,完全可以从今年实行提前公布发行量的制度。2017年和2016年第四季度的邮票发行量可以按照之前的制度执行,而今年的则可以提前公布,3月份开始执行。相信这样一来,广大集邮者是十分欢欣鼓舞的,起码大家不用猜来猜去了,邮政也不用被埋怨,是个双赢的局面。

集邮不纠结

当一年一度新邮预订到来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态不淡定了,为什么呢?打折。于是,无论是在网上预订,还是在线下预订,很多人也开始纠结了,订?不订?前一段时间又听到一个消息,在国家层面的一次会议上,邮票被定性为印刷品,这让更多的集邮者沉不住气了,参与了那么多年的集邮文化活动,突然间文化没了,国家名片成了印刷品,这如何向千万集邮者交代?

邮票发行量减量的好处与弊端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邮票发行量减量也是一样。当减量到了一定程度,打折票肯定会消失。对于部分不想预订新邮,只想买零售票的集邮者当然不是好事,因为打折票没啦,零售价格增加,甚至某些票还会比面值高一些,购买成本增加。对于有些集邮者上万元购买面值只有几块钱的老纪特、大眼妹、猴票觉得天经地义,而比面值高一点购买编年就开始骂娘了。似乎编年票就应该面值或其以下销售才合情合理,理由很粗暴,就是因为没有消耗。

2018年一月新品邮票价格回顾

2018年一月,邮票发行了三套,分别是狗生肖、拜年、中国剪纸(一),那么目前的价格如何呢?狗票方面,虽然狗票未发行便已经公布发行量是6900万,但狗大版依旧一路阴跌,最新成交价格144元,相信随着货源的大举进攻价格还有下跌空间;狗套票价格比较稳定,3.3元;狗小本也有下跌,为13元,与面值无限靠近;狗小版34元,下降幅度不大。狗票的部分热销产品册的价格有所降低。

2017年邮票概论

2017年已经渐行渐远,伴随着2018年戊戌狗、拜年、中国剪纸三套邮票的发行,集邮者们又开始不亦悦乎的投入到新的邮票购买、制作首日实寄封活动中。2017年,共发行邮票31套,小型张5枚,小全张2枚,除了年底的十九大、雄安新区、冬奥会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打折。那么,饱受争议的2017年邮票,有哪些看点和嚼头值得集邮者在翻开年册欣赏的时候能有所感悟呢。

对集邮活动的全新认识

现在经常有人在讨论集邮活动的目的。这是一个好现象。对集邮活动的认识实际上并不统一,有的人强调“文化价值收藏”,认为:要大力推进集邮文化价值收藏。有的人强调要“走商业投机之路”认为:集邮活动只能是“投机投机再投机,不涨不跌没人气”。这两种观点哪个是对的呢?

生肖狗摇号中签率减少的背后

过去几年,新邮在文交所的需求下,表现是不错的;现在文交所被整顿,新邮一下子变成了垃圾。如何应对这个市场变化,管理层很自然地想到了减量。为了照顾各地截留主力的利益,怎么办呢?只有采用过去惯用手段——大比例截留。生肖狗摇号数量减少的背后,意味着截留将会重返新邮舞台,未来新邮高开低走将会是常态。这很好,只要明白这个道理,谨慎参与新邮炒作,就会保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

四轮狗大版暴跌的原因和机遇

我们先来看看最近要发生什么事了?对了——生肖狗大小版摇号中签结果要公布了。中签结果即将揭晓,那么供给中签用户的货源应该到了。中签货源当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各地截留主力的,他们已经预感到现在的生肖狗大版的价格还有下跌空间,所以就亟不可待在拿到货的第一天来市场放货了。

2017新邮废了,2018的邮票会怎样?

由于减量不到位,2017年新邮成了毫无意义的牺牲品——废了,2018年的新邮也将会继续成为2019年减量的牺牲品。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个长期的新邮低迷,层层的牺牲品堆积在鼻孔之上,压得喘不上气来。如果2018年一次减量到位,还会这样吗?

新邮打折这么严重就没有人管吗?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网友,新邮高价炒作就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要去骂周瑜,也不必到孙权那里去告御状,也不要埋怨黄盖;愿打愿挨都是一种默契,心照不宣的默契。如果你不懂这默契,盲目的参与进来,即便是皮开肉绽,不仅没人同情,还会被周瑜说成——破坏大计!

从邮政人员“不集邮”说开来

邮政人员“不集邮”?真的吗?真的!这不是新鲜事,更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不奇怪,没毛病。为什么邮政人员不集邮?首先要问邮政人员为什么要集邮?集邮是硬性指标吗?不可否认,当前的邮政人员中,还真有一些货真价实的集邮者,喜欢集邮,热爱集邮,但那只是极少数。

新邮到底是怎么炒作的?

为什么邮票减量没有带来行情的升温呢?减量不到位!减量不到位必然引发竞相抛货。各地截留主力千方百计的营销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挪用其实不算违规,甚至可以称作“打提前量”的商业睿智。只是一些不明真相者的传统主义者,以为新邮是国家管控的资源,不可以随便,甚至一些人盲目的参与高价炒作,跟着主力跑,这是多么的不明智啊!新邮需要营销,各种技巧都是为了销售,所以不要幻想去抄底,那不是你的菜!

《戊戌年》特种邮票发行首日行情

2018年狗票上市第一天,全国各地又开始了大量人员排队购买狗票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年1月5日都会上演,似乎和市场冷热无关,只是某些邮迷尤其是老年邮迷的兴趣所在。狗票在一片减量的吆喝声中上市了,那么价格是否随着减量的消息公布飞速上涨呢,似乎结果并不像很多数人预料的那么完美。

回顾2017,展望2018

岁月如梭,2017年就在中国邮市的不断再创新低中结束了,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下面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2017年的邮市。毕竟2017年价格已经低的不能再低了,1.2元的邮票已经卖到0.45元了,这样的深幅度打折历史罕见,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低到一定程度的同时触底反弹,加上减量政策严格实施,相信2018年还是充满了希望!

谁动了我的新邮“奶酪”

2017年12月22日雄安新区预定票没到货?2017年12月31日冬奥会会徽与冬残会会徽预定票没到货?作为首日实寄封互寄的工薪阶层的集邮者们,遇到不是周末发行的新邮,根本无法请假排队购买零售票,为了保证互寄。只能采取提前预定套票,利用中午公休时间,用首日自取套票的办法来解决首日实寄封的票源问题,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

上调国际邮资,如此涨价为哪般?

连日来,一条中国邮政大面积上调国际邮资的新闻刷爆了集邮者的微信圈,引发众多集邮者们强烈的关注。邮政作为一个企业,上调邮资费用,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法治社会,一切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上调资费,是否召开听证会,是否提前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广而告之。尤其是一次性上调了远远超过集邮者预期的资费,这样急匆匆的涨价,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

从央视访谈高山邮票发行量想到的

12月25日,央视-2针对群众反应邮票被限制使用的问题,采访了邮政集团发行部领导——高山。高经理指出:之所以限制使用是因为有人拿着假邮票到邮局寄邮件,邮局终端工作人员没有能力鉴别真伪所致;下一步除了加大打击制假贩假的力度外,还要汇总邮票防伪特征,然后通过一台设备进行便可扫描辨伪。不到一个月,中央经济频道已经两次谈到邮市,看来国家还是不愿意放弃邮市,邮市的冷暖兴衰还是牵动着很多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