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红色题材邮品的黄金期

红色题材收藏品开始进入市场大约是在90年代初。说起这个还得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说起,据说就是因为小汽车里悬挂了毛主席像吊坠,所以车里的人安然无恙。由此传开,汽车开始流行悬挂毛主席像吊坠,随后在社会上流行起毛主席崇拜热。收藏品市场也开始出现了主席像章热、文革瓷器热,文革编号早期JT邮票热,随后扩大到只要与红色题材沾边的老物品都成了人们抢购的对象。这一热潮持续了很久,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停息。

邮票打折集邮公司该被指责吗?

那么一定是集邮公司的责任吧?是不是另当别论,至少集邮公司的做法没有违法。首先我们要懂得集邮公司的性质,它是一个集邮票设计、发行、出售、营销、管理等于一身的国企。在设计等方面,受到国家管理局的监督,除此之外,基本上是自主经营。作为一个企业,通过邮票来赚钱,这有什么问题吗?这就像房地产公司卖给你一套房子,最后房价跌了,你能去找谁说理去——除非开发商有违法行为。那么集邮公司有不合规的地方吗?

谈谈现在新邮打折的情况

2018年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二,还有7个月2018年即将完结。五个月总计发行新邮13套,不多也不少。从去年就开始嚷嚷着要减量,直到本月中旬邮政公开发布减量最多45%的信息,但这些都没有给新邮市场带来任何利好,新邮纷纷步入打折票行列。我早在今年1月月就曾经断言,如果三月发行的海棠花等新邮还打折的话,那么今年整体的行情堪忧,看来预测还是十分准确的。果不其然,三月以后的新邮打折的速度加快,折扣加大。

减少发行量并非挽救邮市的“万能药”

决定邮品保值升值、投资收藏决定性因素绝不是发行量的多少,发行量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不是绝对的。只有切实采取措施,扩大新邮的发售渠道和零售渠道,保证基层邮政所都能够提供充足的邮票,将大量的新邮供普通市民、集邮爱好者自然消耗掉,才能提高邮品的保值升值功能,同时为集邮爱好者提供大量的信销票源,最终实现集邮活动的良性循环,这才是解决邮市低迷现状的根本之道。

新邮减量+提振市场 重磅VS重炮 邮政+集邮者做好双赢准备了吗?

近日,各个邮报邮刊、集邮网站、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各种媒体,纷纷进行了邮政方面新邮减量和提振市场的重磅报道。2018年部分套票发行量调减近40%,部分小版票调减超过50%。2018年普通空白邮资封片和纪念邮资封片发行量调减近70%。2018年纪念邮资封片预计在100万套左右,最低将达到80多万套。普通空白邮资封片减少至33.6万套,降幅达到69%。

网厅摇号限购的邮票产品,请你慢点跌

这几年来,邮市持续低迷,邮政方面对于集邮产品册开发的热情和力度却是有增无减。很多人将邮市低迷归咎于邮政方面产品册的过度开发,溢价开发产品册导致。笔者认为邮政方面作为企业,网厅作为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开发产品册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近年来网厅产品的市场表现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甚至是令人大跌眼镜。

炒作新邮到底是否值得?

新邮面值1.20元,其市价应是多少?有人觉得卖0.50元很不正常,其实这有什么不正常的呢?使用渠道几乎为零的邮票,其面值的意义越发边缘化了,在几分钱印刷成本的情况下,能卖到0.5元已经是暴利了。为了让邮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管理层正在加快研究政策。

假如有一天,邮票消失之后

大量中老年中坚集邮爱好者纷纷离开,青少年集邮爱好者无人问津,邮市一蹶不振,大量邮票以跳楼价、自杀价直线跳水;智能手机可见视频即时通话、上网本可视通话、私人飞机等新兴通话、通讯、交通工具纷纷问世,传统的邮政平信、挂号信、包裹、EMS等业务完全萎缩终结。

浅析四联体小型张的投资价值

四联体小型张是一个新生事物,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争议不断,属于非常敏感的话题。很多邮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但凡不符合主流基调,基本上在官办的邮报邮刊上看不到。不管怎样,网络上几乎是透明的,一边倒的舆论声音。四联体小型张属于典型的“短腿邮品”,毋庸置疑也是地地道道的“有害邮品”,不管中国邮政四个字的金字招牌多么响亮,有害就是有害。

闪了老腰的2018邮市

进入五月,2018年上半年快要结束了,五月迎来了邮品大密度的发行期,频次和力度远远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看一下今年发行的新邮,打折的比比皆是,勉强不打折的狗年生肖票,是因为邮政用第四轮发行量最少的承诺来背书。

网厅零售量冷热谈

今天网厅公布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和当代美术作品选特种邮票零售量,本地邮局零售量290套。根据今年所公布的零售量来看,本地热门品种零售量340套,一般题材290套,冷门题材180套,小型张目前只发行了一枚,为150套。

五月将增发中华集邮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

2018年还没有过了三分之一,增发的消息又来了。中华集邮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按照惯例当然要发行小型张一枚,这也是从1982年的首届代表大会开始定下的规矩,之后代代相传。中华集邮联合会召开到底隔几年开一次还真是谜。第一届1982年召开;第二届1986年召开;第三届1990年召开;第四届1994年召开;第五届2000年召开;第六届2007年召开;第七届2013年召开。

强烈要求邮政公布新邮预定量

预定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数据,不需要销毁后公布,根本没有时间差,完全可以11月结束预定之后立即公布,邮政为何不公布,耐人寻味。毕竟如果预定量不多的话,发行量还那么大可能会更加影响各项邮品的销售。希望邮政能够及时公开这些信息,每年花大量的资金预定新邮的集邮者有权知道这些,不要让大家只能根据赠送版的发行量来猜测预订量了。

为什么现在的短腿邮票的价格涨不动了?

在收藏界有一个术语叫做“老精稀”,说的是发行年代久远的存世量极少的收藏品,邮票钱币中都有这个概念。当然现阶段有了一些人为减少发行量的新精稀,即短腿品种,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市场热炒的品种。编年票阶段为了振兴市场,邮政经常发行这样的短腿品种,目前大部分短腿的品种太偏门,吸引力不够。老纪特JT中也有短腿,如老纪特的无齿票,小型张,只发行几万套,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短腿。

减少邮票发行量,缩减产品册,为防止打折的必由之路

经过了2014-2016的狂潮之后,编年票进入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冷却期,2017年开始大量新邮打折,虽然2017年新邮预定前夕,邮政放出减量的信息,但还是没有阻挡2018年新邮打折的脚步。目前来看,新邮次新邮打折普遍低于五折,如此高的折扣率历史罕见,而对于2017年套票预定户来说,191.8元的年册,市场价仅110元,如果不计赠送版和小本票,市场价低于百元,赠送版也救不了年册啊!

首日封总算不“迟到”但仍存在购买难

首日封再小,对于集邮者也是一件“大事”。小小的首日封,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集邮生活的渴望,也折射出邮政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希望邮政企业能将好事办好,真正破解集邮者首日封购买难,让广大集邮者在新时期中国特色集邮文化大发展中,收获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警惕机戳过滥只能重蹈编年票覆辙

2018年开年,广大邮友们忙的是不亦说乎,从满头白发的老年集邮者,到不少青年集邮者,都是人手不少明信片、信封,集中在各个城市中心邮局,齐刷刷的等待着过机戳。可能机戳带来的经济效益,令邮政方面不愿意轻易放弃,或许还会不断增大和加快发行。那样的话,编年邮票增发导致的目前市场就是机戳的明天,恐怕到了那个时候,一个好好的收藏品又会给玩坏了,空留下一地鸡毛。

2018年发行量下降,受益最大的是大版

去年下半年邮政放出风,宣扬今年要减量,更是在年底明确指出减量幅度达到27%,这也是近十年来第一次公开减量。减量后的2018年最明显的是各地邮局零售量少了,热门邮票的零售量还不及2017年冷门票的零售量多,但是否发行量真能像零售量的降幅一样,这还不好说。如果真按照零售量占比2%来算,今年的冷门票如剪纸和中央美院发行量得降到735万,但事实是该打折的依旧打折,一套也不能少,虽然折扣幅度和去年相比有小幅

做封留住集邮“火种”

现在很多集邮的人都不会收藏实寄封,更不知道如何制作首日实寄封,都是买一本年册,束之高阁,美其名曰“集邮”。稍有点邮识,听别人说集邮不集封,十年一场空的,开始收藏首日封​。简单图省事的,从中国集邮总公司或者网上邮商处预定一套,每年按时收藏就可以了。亲自制作首日实寄封的,亦或是更自然一点的自然实寄封的越来越少。

信销票已经“穷途末路”了吗?

信销票收藏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每次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典型的纯粹性集邮者们,更是对信销票爱的不得了。反倒是投资或者投机的围观群众,对于信销票​不感冒,甚至是嗤之以鼻。信销票,真的是昨日黄花,走上了末日穷途了吗?昔日的繁花似锦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吗?答案?没有答案!还是交给市场和时间去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