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鼓浪屿邮话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走在厦门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这首悠扬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每个到过鼓浪屿的人们都会被这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所吸引,以自己不同的方式爱着鼓浪屿。在巴金心中,鼓浪屿是永不忘怀的“南国的梦”,在林语堂的人生中,这里是他“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的地方,而在集邮者心里,鼓浪屿是集邮册里一枚枚邮票封片。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的势力对鼓浪屿的侵略逐渐铺开,这座东南沿海的小岛留下了“殖民地”的烙印。1890年2月5日,上海工部局书信馆经厦门英国领事同意,在鼓浪屿伍德(H.J.Wood)的住宅设立厦门经理处,专门收发台湾、上海及商埠往来的信件。1895年6月9日,厦门工部局发行了“厦门工部局邮政白鹭图邮票”(又称“工部局鹭鸶图厦门商埠邮票”),邮票图案选自栖息厦门的白鹭,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票面印有“厦门工部邮政局”字样,该邮票首次发行5枚,以“绿、红、蓝、棕和橘黄”等不同颜色区分面值;1896年5月11日,又发行三枚,图案与此前相同,仅以“灰黑、蓝紫、玫红”区分面值。在此期间,鼓浪屿上的英、美、法、德、日各国领事馆出于通信需要,均办理邮政,即“客邮”。随着1897年大清设立邮局,厦门商埠邮局走进了历史。1904年5月16日,大清邮政厦门邮务总局开设“鼓浪屿邮局”,使用的邮戳上,清楚地刻有“鼓浪屿”的中英文地名。

1844年,厦门正式开埠,鼓浪屿作为一个窗口,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这里拥有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个第一:这里是中国最早传入西医西药的地方,走出了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J173-1)、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怀德幼儿园、修建了19世纪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足球场。同时,鼓浪屿自1913年出现了第一架钢琴之后,许多人在音乐里认识世界,培养了殷承宗(文16,邮票图中钢琴伴奏者的原型即为殷承宗)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这里也拥有了“琴岛”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鼓浪屿曾经先后5次出现在邮资票品上,且以日光岩次数最多。事实上,早在1987年5月1日,厦门邮政部门启用了福建首套风景日戳,其中一枚即为“鼓浪屿日光岩”。

日光岩原名为“晃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1994年12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经济特区》纪念邮票,第4枚为“厦门”(1994-20-4)。这套邮票的设计采用“城市雕塑+城市风景”的构思,设计师王振华在收集厦门这枚邮票设计元素时,在鼓浪屿上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看到了“白鹭女神”雕塑模型,其含蓄之美打动了设计师。邮票则背景选用了鼓浪屿日光岩、厦门大桥等地标元素,这也是鼓浪屿第一次出现在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上。

1999年9月6日发行的《福建风光》风光明信片上(FP9-2),设计师邵柏林采用平视的角度,展现出柔和阳光下,绿树掩映的日光岩,彰显出日光岩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日,福建省邮政局配合该套明信片启用的风景日戳中,亦有“日光岩”。

四年之后,2003年5月2日发行的《鼓浪屿》特种邮票(2003-8)是建国以来第一套完全展示厦门地方风貌的邮票。担当这套邮票设计的是邮票印制局专业邮票设计杨文清。这套邮票在景点选择上,邮政部门和当地政府进行了多次论证,最后敲定将八卦楼、日光岩和菽庄花园作为邮票的图案,采用连票设计。其实,这三个景点无论从哪一个视角看,都无法同时出现在一个平面上,设计师杨文清采用西洋水彩画的手法,浪漫与现实相结合,以绿树为纽带,巧妙地将三处景物连为一体。同时,在小全张的边饰上加入了五线谱,传递出鼓浪屿作为“钢琴之岛”的气息;而小版张则选用了设计师在鼓浪屿上的街巷速写作品,渗透着道上长街深巷渗透出的人文气息。邮票发行时,受到当时全国“非典”疫情影响,当地多项邮票发行活动受到影响,但依旧挡不住集邮者制作原地邮品的热情。

《鼓浪屿》邮票发行不久,当地申报的《鼓浪屿日光岩》普通邮资封(PF84)于2003年6月16日发行,邮资图选用了厦门画家曾华伟的国画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曾华伟对于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眷恋,对故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描绘,对于描绘鼓浪屿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邮资图上彰显了日光岩的雄姿,可以在图中找到八卦楼、滨海城市建筑群,体现出鲜明而浓郁的地域特点。

2013年1月25日,中国邮政再次发行《鼓浪屿》普通邮资片(PP214),邮资图由专业邮票设计师、雕刻师李庆发设计,采用国画刻画了日光岩、八卦楼、郑成功雕像等鼓浪屿标志性的景观图案,配以碧海绿带为背景,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气息。

2017年的秋天,美丽的鹭岛将迎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相信,《鼓浪屿之波》的乐曲,将再次令世人所陶醉。(文:倪俊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