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于广大邮文-油城集邮人

提起集邮,许多人都会有着与过去不同的感受。一种伴随许多人度过色彩单调年代的,曾是群众基础最深、参与最广泛、最为推崇的文化活动,由于种种缘故,已无昨日的繁荣。在油城却有一伙人,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不断发展它,使今天的油城集邮水平不断提高。集邮并不仅仅是收集邮票,在收集邮票的同时要注重研究与此相关的版式、票样,研究邮资封、片

网上淘邮的三个境界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安定祥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收藏队伍中来。随着电脑、网络等科技设备的普及,许多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或由于工作关系,或由于地域间隔,或由于性格原因,热衷于足不出户的网上淘邮之旅,令人羡慕。读过《人间词话》的人们应该对其中王国维先生对做学问的境界论记忆犹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觉得网上淘邮也不妨

集邮:休闲怡情方寸间

作者:易振环 邱盛 来源:湄洲日报 2009年12月8日,与平常一样,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蚁金松用护邮袋小心翼翼地把新购买的邮票装进去,并在按专题插入邮册后,开始细细欣赏“宝贝”。  “集邮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休闲怡情之道。因为邮海无边,其乐无穷。”见到笔者,蚁金松道出了作为集邮爱好者的坦然心怀。在他看来,集邮是

悠悠运河情――仪征邮驿传承考

驿递亦称邮驿,驿传,历史久远,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沿用的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享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美誉的江苏省仪征市,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历史上隋炀帝开运河,沿河建了四十多座行宫,这里有两座,一曰临江宫,一曰扬子宫,从此有了扬子的名称,长江的这段江面就叫扬子江。仪征因水而兴,古有伍子胥、文天祥、米

集邮的情结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将自己留存的老纪特邮票夹于笔记本中让我翻阅,可算是第一次让我认识了琳琅满目五彩斑谰的邮票世界,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戴大沿帽的军人,而在父亲收集的邮票上我见到了令我神往的军人形象。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对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我还不知道什么叫“集邮”。于是在父亲不知的情况下我将夹在笔记本的邮票一一取下

集邮者的知识修养

近日,我收到了我国台湾集邮家朱守一的一封信:“上个月从美国一家Nutmeg邮票公司寄来的拍目,其中有澳大利亚发行C1-C6航空邮票6枚,迄今都已70多年,也算早期票了。C4-C6三枚是信使神Mereury,在希腊神话中他被称为Helmes,他的右手上执着蛇杖。C4与C5图案一样,只是齿孔不同,就是因为齿孔略有差异,C4

胡说“会员特供邮品”

[作者:闻锺 来源:新浪博客]今天接做好2009年会员特供邮品工作的通知,2009年集邮协会会员的特供邮品为《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小型张的双联张邮折,单价20元。凡是缴纳过2009年会费的会员可以购买此邮折一个。看来,“双联张”成为集邮协会会员专供邮品的形式已经成为系列了。记得前两天在第45期《集邮报》上读到一篇

信销邮票收藏趣味

信销邮票的收集本身就有无穷的乐趣,虽然花钱不多,但是需要费工夫、下力气,还得耐着性子一枚一枚寻找,当配成一套又一套令人心仪的信销邮票时,那种卓有成就感的喜悦更是油然而生,从内心深处,从邮票戳里,也从邮票市场的回顾中。有小诗一首:乐从票中来,情自寻里出,莫道信销淡,浓处是幸福。

情系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9月,“万里长江上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拉开了建设帷幕。当时,我从家乡广东的一个小城来武汉读书,得知大桥开工的消息后,就关注起它的施工进展。那时,我和同学经常站在教学大楼的楼顶眺望建造中的长江大桥。当打听到大桥共有8个桥墩的情况后,我们过一段时间就上楼数一数大桥的桥墩,盼望着大桥早日通车。当年,我就读学校的商店

中国集邮者究竟有多少?

国家邮政此次启动邮票打折调研,引起了广大邮人的高度关注。其中因邮票长期打折,中国集邮者日渐萎缩的事实,始终让集邮者心有余悸。曾经号称数以千万计的集邮者,事实上究竟有多少,如今又剩下多少,这些大家都能从个中现象分析出来。早在1999年,就有权威部门宣布中国有2000万集邮者。如果以此数据衡量,那么我国的收藏群体中,每两个

独享邮乐

来源:集邮信息港 国文 人们常说,一个人之所以迷上某件事,是因为“自得其乐”,这个词用得妙极。所谓“乐”,必发自内心,而由于各人经历、知识、修养、心境的不同。这“乐”的体验也不尽相同。我之集邮,也颇有一些“自得”在其中,且独享邮乐,“乐此不疲”。对我而言,欣赏邮票是一种至乐享受,因为它“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了巨大享受

我爱上了手绘纪念封

(武汉 张晓东)上世纪初,我在武汉市总工会工作时起就爱上了手绘纪念封。那时,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了许多有关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会工作的人物、事件、活动,对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会工作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因为我有一定绘画基础,我想,如果能够通过手绘制作纪念封,把有关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会工作的人物

长江结缘 邮友情深

2008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南车集团对货车行业进行了调整和资产重组,武昌车辆厂并入中国南车长江集团公司。厂邮协会刊《武车邮苑》于2008年11月编发完最后1期(2008年第5期)后停刊。办了13年《武车邮苑》的我邮情未了,产生了自费办刊的想法,得到了全国集邮联副会长李近朱老师以及其它邮友的支持和鼓励。

集邮是一种文化别样传承

一枚枚不过方寸大小的邮票,勾画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不管是个人爱好,还是为了发财,邮票在众人的收藏中交流辗转,集邮由此成为非常有魅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忆往昔,集邮岁月故事多崔洪春,一位退休老人,主要收集邮戳和明信片,10多年来,他共收藏了千余枚各类邮戳和明信片。崔老告诉记者,1987年,山东省邮电局允许临沂市发行一套风

方寸之间话航天

虽算不上集邮爱好者,但也有一本自己很得意的集邮册,是关于苏联和俄罗斯航天方面的邮票汇集。集邮册中的300多枚关于苏联航天的邮票几乎反映了苏联整个航天业发展的历史。  每每打开这本集邮册,一幕幕航天史上激荡人心的事件就会浮现在眼前。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飞行的事迹已

盘点邮票感言

出于自己对集邮的爱好和邮友之间的情谊,近年来,我一直负责本单位20余名同志的纪特邮票的预订、取票和分发。与往年一样,今年一进人12月份,我便开始为邮友买空册、撕票、插票,在平时取票时,为了点数方便,我没有让营业员把票全部撕开,而是到了年底再根据空册中邮票空位情况才开始撕票,然后依次插人空册中。在撕票时笔者发现:  1

我们父子与俄罗斯邮票

我和儿子对俄苏邮票都情有独钟,这大概是源于我们与俄罗斯的情缘吧。  童年时听妈妈讲过,我是双胞胎,是由一位俄罗斯产婆接生的。那时我家住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马家沟第五方圆里12号,大院里有16户苏俄侨民。爸爸妈妈很喜欢他们那种善良、开朗、活泼的性格,和他们相处得亲如一家。在我出生那天,热情的俄罗斯侨民,有的送来了俄式小帽,

一枚充满传奇色彩的南极实寄封

从媒体报道中得知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由此使我联想到我珍藏的一枚南极实寄封。   1994年的深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国第11次赴南极作科学考察的“雪龙”号将从我的工作单位——上海港民生路码头启航,这时离启航只剩两天了。平时爱好集藏实寄签名封片的我,真想借此机会得到一枚从南极实地寄回的签名纪念封,可

集邮乐在其中

我业余爱好不少,但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的却只有集邮。  爱上集邮,还是在儿时。把好看的邮票从信封上撕下来,夹进书里。记得其中有当时比较流行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和一些很少见的外国邮票等。用自己喜爱的《连环画》册与同学调换了一个旧的空邮册,把撕下的票放进邮册向小伙伴们炫耀,惹得他们直咽

集邮往事

我钟情于集邮是在上初中时的1964年7月间,由于受同学们的影响,对设计精美绝伦的方寸艺术--邮票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越发不可收拾,课余时间尽往同好家里转,相互调剂所缺。当时,并不追求邮票品相的好坏,只要是邮票都要,甚至于破损的也不放过,为集全一套,那是朝思暮想的事。记得我所集的前几套有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特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