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集邮文献絮语

春节期间,好友葛建亚先生寄来三期《文献集邮》,并嘱我写点东西。细读之后,既为办刊者的魄力感动,又深受许多创新的观点启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一些粗浅的感想。爱邮者必爱书人称邮票是袖珍百科全书,这份美誉源于邮票所承载的百科知识,其实对这些百科知识进行全面、详实诠释全靠各类与集邮有关的书、报、刊。对集邮经验的传播、集邮历

国粹邮刊(复刊)之研究

由上海国粹邮票公司陈志川先生编辑出版的《国粹邮刊》为我国早期著名邮学刊物。该刊于1950年在香港复刊一期(期刊号为43期)后停刊。该刊取材严谨,题材新颖、翔实,以风格清新,论述精辟,态度超然,立场公正,而建重于邮坛。该刊对版式研究、珍邮发现尤为致力,在当时系邮学水准很高的刊物。郭润康对复刊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令人信服:“

2009,感动集邮

元旦长假在家休息时,突然接到博客好友冰川天地--南通张继明先生的电话,他焦急地问我:近日在做什么,博客文章也不更新了?QQ也不怎么上了?我赶紧解释,年终各项业务工作较忙。接听的是一份关切之情。1月4日一上班,就收到江西警察邮友袁志雄的一封信,内附月亮之都--江西宜春举行的历届月亮节戳片,可能是他在公安内网上看到我收集中

河南省郑州市集邮研究小组影印早期邮刊纪实

集邮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是集邮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早期邮刊中,记录了许多邮坛掌故、集邮心得、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有邮商广告、售品目录、拍卖价格,这些都是集邮者当前研究中国集邮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本来就印刷不多的早期邮刊,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在经历了“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之后,留存到今

加印“国画精选”的《牡丹》邮资片版式探析

1999发行的《张大千国画作品精选》、《潘天寿国画作品精选》、《齐白石国画作品精选》、《吴昌硕国画作品精选》,成为《牡丹》加印片中的佼佼者。它分别选用了四位著名国画大师各五幅精典之作,每套由5枚四纵连《牡丹》普资片为载体组成。四套片均没有编号,片的正面右下角“邮政编码”前没有省码,俗称“无号”加印片,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京剧净角》的设计特色

《京剧净角》是“京剧”系列的关门票。这套邮票在设计上颇有特色。 让画面美起来。邮票艺术本身就有审美价值;可这里的《京剧净角》,则将这种美感表现得更集中、更鲜明、更丰富。邮票利用工笔重彩,绘出了以唱工为主要表演手段的“铜锤花脸”,以身段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架子花脸”,以武功与把子功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武花脸”。在这三

东北人民邮政DB140号邮票子模特征的新发现及其应用

笔者藏品中有一件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印制发行的“生产建设图邮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 中国邮票博物馆编 修订版 1993 第181-182页),发现24枚方连中有一枚邮票图案与众稍有不同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解放区内建立若干地区性邮政机构。1946年10月

新年新邮新欢喜

年末事情比较多,主要在忙活着给大家拜年和祝福,元旦要发行《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邮票,我要办理的首日原地邮品的工作还没有准备好,元旦起了个大早,六点爬起来给朋友写封做准备。虽说我在北京,可从我这到北京邮票公司所在地,北礼士路马尾沟邮局,正常一个来回需要5个小时。我赶早在昌平邮政局取了邮票,到马尾沟邮局盖了纪念戳,乘地

用法律武器争取我们在新邮首日得到邮票的权益

近几年来,新邮首发日,新邮预者拿不到新发行的邮票已成为司空见惯平常事。无论是年初已入发行计划内,还是临时加发的邮票,各地公司也很被动,因总公司对新邮票发行执行计划十分随意,地方上有时新邮首发日纪念邮戳也来不及刻制。原本通知各地邮票公司于2009年12月31号临时为纪念中国芭蕾午团成立60周年增发的“中国芭蕾----红色

虎年集邮畅想曲

元旦刚过,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掩卷沉思,得先对新年集邮有个新打算了。2010年,在精心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要集中精力,将集邮这项爱好做大、做强,创出个性化特色来。 一是种好自留地。依托新浪-李大友的博客这个宣传阵地,适时在网上展示江苏仪征集邮特色、展示自己丰富的集邮生活。2009年2月初,我在

邮集--用邮品作的文章

什么是“邮集”? “怎样编组邮集”? 我们知道,集邮的水平和成果不单纯在于藏品的多少,而在于对藏品的研究是否深入。所谓邮集就是将收集的藏品经过研究、整理、遴选,按照邮集类别的要求,进行构思、设计、编排的专集,它是一部作品,是用邮品作的文章。 曾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他共花了十几万元终于集全了老纪特,这回参展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漫谈集邮文化

人们在收集、鉴赏、研究邮票(集邮品)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及其他文化现象通称集邮文化。集邮文化具有社会性、创造性、继承性、复合性、民族性、群众性等特性;具有娱乐、审美、认识、宣传、教育、交往等社会功能。集邮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上集邮群体的形成和集邮展览的规范化。集邮文化的发展有赖于邮政通信产业的发展,有赖于集邮活

独龙江追戳记

今年5月从西藏墨脱探险归来,稍事休整后,我与几位“驴友”又于9月初向人迹罕至的神秘的“三江并流”腹地进发。 9月2日下午,抵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城茨开镇。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投寄明信片,并盖得“云南贡山”日戳。我们探听去独龙江乡的交通,得知这是一条1999年才修通的乡级公路,全在天上云间的悬崖峭壁上盘旋,谷深不

邮票记录新中国宪法历程

自2001年以来,12月4日被确立为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日。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制定过4部宪法,它们都曾登上我国的邮票画面。而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也曾登上纪念邮资封的图案。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普旅50元版式研究

探讨普16邮票以及该套邮票第13枚“庐山仙人洞”的发行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有些文章所述与事实出入较多,故作文商讨。关于普16邮票名称及各枚邮票图题   普16是邮电部于1974年4月1日发行的,其邮票名称并不是《革命圣地》,而是《革命纪念地》。在这套邮票之前,中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普11、普12、普14等3套《革命圣地

组集乐在“三心二意”

决心。我是年过80的离休老兵,可编组邮集却是个新兵。在邮友们支持和鼓励下,初学编组5框《小提琴》专题邮集。因年轻时我拉过小提琴,既使在战争年代轻装行军、弃物上阵,也没把我们分开。当我转为作曲专业后,在管弦乐作品创作中,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小提琴。对它那美丽的人体般造型、感人动听的“歌声”、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等,

让邮市在掌声中前进

岁末年初,回顾中国邮市一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可以说有希望、有失望;有痛苦、有快乐。整体上来说,邮市在曲折中未改上升之势。尤其是十二月下旬,邮市触底反弹,大盘隐隐约约有揭竿而起之态,因为本次反弹一改常态,不仅仅是从我们寄予厚望的量少精品票涨起;从JT精品票涨起;而是在普遍认为是最臭的编年票中的所谓产品票涨起,由此不能不令

邮市能够实现共赢

投资市场是一个利益相搏的所在,一般来说有输就有赢,但收藏市场却有其特殊性,这是一个可以实现共赢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邮票是一个载有中国法定货币面值的有价证券,依附于邮政职工的未来劳动付出支撑着它的价值,同时,对邮票的收藏与投资不是区域性的,是一个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同的活动。华邮的投资价值在世界上的几次大幅提升都是伴随

高校邮人论高校集邮

前言:自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各类学校就此进行了许多探讨与实践,其中建立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以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而集邮,无疑是一项利于教育教学、易于广泛开展、便于组织的活动。实践证明高校开设集邮活动和集邮选修课能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庚寅年》邮票上惊现“鬼脸”

作为2010年的开门邮票,《庚寅年》邮票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的目光。邮票上的生肖虎被设计成一个两脚站立、双手叉腰、官气十足的老虎,已经惹来集邮爱好者众多的非议。近日,笔者在《庚寅年》邮票图稿中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老虎肚子上居然有个“鬼脸”!大家只要把《庚寅年》邮票图稿翻转180度,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邮票中老虎肚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