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河南省郑州市集邮研究小组影印早期邮刊纪实

集邮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是集邮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早期邮刊中,记录了许多邮坛掌故、集邮心得、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有邮商广告、售品目录、拍卖价格,这些都是集邮者当前研究中国集邮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本来就印刷不多的早期邮刊,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在经历了“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之后,留存到今天的真可谓凤毛鳞角。加上多数集邮者收藏的早期邮刊零散不成套,研究者寻求难上加难。向收藏者求借,收藏者也顾虑重重,既担心早期邮刊受损,又担心借阅者不还。台湾集邮家程绳祖曾组织影印过一些早期邮刊,因印量小,成本高,售价贵,故购买者少。

1987年11月,河南省郑州市集邮研究小组在集邮家赵善长、郭润康、任尔勤、刘广实、杨耀增、叶季戎、冯锦濂、刘肇宁、吴凤岗、张文光等大力支持下,肩负起影印早期邮刊的重担,先后影印了《集邮月刊》、《近代邮刊》、《邮典》、《甲戌邮刊》、《天津邮学月刊》、《国粹邮刊》、《金竹邮刊》、《邮侣》、《金城邮刊》、《新生邮刊》、《行远邮刊》、《东方邮刊》、《天津邮刊》、《首都邮刊》、《邮苑》、《邮友》、《邮话》、《广州邮刊》、《红印花》、《小字二分识别法》、《大清邮政章程》、《万邮简报》等20余种。
  影印早期邮刊,首先要有原版本,而原版本的收集十分不易。早期邮刊《蓉锦邮出》,1941年12月出版,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第一份私家邮刊,较上海《邮话》(1942年1月1日出版)、《国粹邮刊》(1942年3月1日出版)还早,到1949年10月共出版34期,保留全套者少之又少。郑州市集邮小组有幸得到了任尔勤、刘广实慷慨出借的《蓉锦邮出》,才得以影印。早期邮刊《邮苑》,目前国内收藏全套者不过一两人,郑州市集邮研究小组影印的版本是由新加坡“邮刊迷”冯锦濂提供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上海刘广实提供的复印件)。而早期邮刊《邮侣》的影印,全赖众多集邮家的合力支持:第一卷由刘肇宁提供,第二卷1至5期由任尔勤提供,6至7期由冯锦濂提供。早期邮刊《金竹邮刊》,任尔勤提供了全套,影印后刘广实发现内缺四页,于是及时提供了复印件,使之在10年后第二次影印时添补进去。

原版本收集不易,印刷同样困难。早期邮刊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纸质一般都很差,完全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国内知名的《金竹邮刊》,当年印刷时用的是黄土纸,薄如蝉翼,透印严重。台湾集邮界原想影印《金竹邮刊》,但终因照相制版效果太差而无奈放弃。郑州集邮研究小组知难而上,他们首先将《金竹邮刊》一页一页地复印放大,然后一笔一竺地修版,经过重新排版、二次制版等多道程序后,圆满地解决了《金竹邮刊》“透印”这一难题。然而,最让郑州集邮小组感到“头痛”的还是印刷资金问题,由于影印早期邮刊印刷成本高,资金投入大,郑州集邮研究小组经常处于举步为艰的局面。

虽然郑州集邮研究小组影印早期邮刊的“善举”还将面临诸多的困难,但他们相信,顺乎集邮者意愿、满足集邮者需求而影印出来的早期邮刊,定会有用武之地的。作者:王宏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