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情系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9月,“万里长江上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拉开了建设帷幕。当时,我从家乡广东的一个小城来武汉读书,得知大桥开工的消息后,就关注起它的施工进展。那时,我和同学经常站在教学大楼的楼顶眺望建造中的长江大桥。当打听到大桥共有8个桥墩的情况后,我们过一段时间就上楼数一数大桥的桥墩,盼望着大桥早日通车。当年,我就读学校的商店里常有大桥施工过程的照片出售,图1是大桥合拢后的照片,记得购买的时间是1957年3月17日。

武汉长江大桥由苏联帮助建造,全长1670.4米,其中正桥长1155.5米,两端引桥长51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架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终年航行无阻。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了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智慧。1957年10月15日,大桥以2年零1个月的工期建成通车,比原定施工计划提前了近两年。这不仅在我国是史无前例,即使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也很罕见。武汉长江大桥为新中国建桥史树起了第一座里程碑。

据当时的《长江日报》报道:1957年10月15日,九点半钟,落成通车典礼的前奏曲——桥头音乐会开始了。听吧!歌颂长江大桥、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建桥的人们和歌颂中苏友谊的嘹亮歌声,响在长江的上空。整个城市都浸沉在浓厚的节日气氛里。当第一列火车——北京—凭祥的直达快车徐徐通过大桥的时候,笑容满面的司机把一束鲜花从机车上投给苏联专家西林。在典礼主席台旁,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指着长江两岸龟山、蛇山、凤凰山和江边的人群微笑着对西林说:“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热爱长江大桥。”西林说:“这是劳动人民能够创造一切的表现。” 张体学说:“人人都在夸奖苏联专家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西林笑了。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日,我和同学们起了大早,步行20多里,参加了庆祝大桥建成通车的游行。当天,学校内的邮政所出售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纪念邮票(纪43)和明信片,我各买了1套。可惜当时不懂极限片的制作,穷学生为了节约,舍不得用纪念邮戳盖销面值8分(纪43—1)的纪念邮票,只买了面值1分的普通邮票贴在明信片的正面,盖上通车纪念邮戳(直径48mm)留作纪念,图2即是我珍藏至今的这枚明信片。1992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35周年。我用1957年购买的《武汉长江大桥》邮票和明信片,补制了1枚“武汉长江大桥”极限明信片,弥补我当年的缺憾!

50多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它肩负着日渐增加的汽车、火车载荷,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70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各种技术指标依然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足见其建造之精细、质量之上佳。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缩影。我爱武汉长江大桥!即使时过境迁,也无法改变我的武汉长江大桥情结。空闲时,我会翻看当年(1957年)在大桥下的留影和自己集藏的相关邮品,将一片与岁月记忆相伴的寄望情思了却!

武汉长江大桥,有空我会再来看你!

(本文拟发《武汉邮苑》09年10期4版)作者:林猷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