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呼唤邮政小邮箱重新进社区

今天,伴随着通信手段的不断日新月异,信函已经退居到次要地位。电话、短信、微信、QQ、视频,各种各样的通讯手段主导着人们的感情联络。

这些高科技的通讯手段,对于传统的书信而言,影响非常重要,很多小区因此取消了报箱,不少新建小区根本就没有报箱这个装置。取消报箱对于很多集邮者而言,苦不堪言。

不少地方都市报纸为了留住广大读者,为了方便自办报刊的发行投递,一方面建立自己的专职投递队伍,负责挨家挨户投递。另一方面,大量制作专用报箱,挨家挨户悬挂在每个订户家门口,便于自己的投递员投递。

对于邮政部门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办法。制作塑料报箱,小邮箱成本不高,完全可以在用户预定全年报刊的时候免费赠送,或是采取公开发售的办法发售。

邮政小邮箱进社区可能会对邮递员工作带来压力,如今很多邮递员已经习惯将大量的信函(绝大多数是银行对账单等广告信函),尤其是平信一股脑的放到小区的门房、保安室等地方,任其自生自灭。如果要投递入户,势必会感觉工作量大,有点吃不消的感觉。

针对于此,邮政小邮箱完全可以采取有偿服务模式,申请邮政小邮箱的人每年缴纳少量的租金,如每年12元,每月1元,所得租金全部作为邮递员工资补助,便于邮递员日常信函、报刊的投递,又增加了邮递员的工资薪金收入,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新的经济形势下,邮政部门务必要改变服务理念,切实提高服务意识,理念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做大做强。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对路产品,这才是邮政部门践行“两学一做”,服务社会大众的本质体现。

邮政部门要通过邮政小邮箱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邮政服务,拓展邮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业务范围。集邮者中很多不仅仅是互寄实寄封,大量的集邮者还订阅了不少邮报邮刊,苦于安全不保障不得不减少或者不订,通过家门口安放邮政小邮箱,一举多得,完全可以破解这个问题。

对于广大投递人员而言,并没有增加多少负担,要知道挂号信函,报纸杂志本身就是要送到订户家的,不能扔到传达室、保安室一撇了之,无非是将平信塞进邮政小邮箱。而且,一定邮政开展邮政小邮箱业务,办理的人基本上都是集邮者,普通人对这个业务是不感冒的。

这样,既满足了集邮者互寄集邮信函的愿望,又解决了平信丢失居高不下的“顽疾”,刺激集邮者大量使用消耗邮票的欲望,最终提高邮政的经济增长点,租金补助邮递员,一举多得。作者:西安左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