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王宏伟四人谈:到“馆”中看邮票原作

王宏伟: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中,绝大多数是邮票设计者将一个业已存在的实物搬上邮票。这些出现在邮票上的实物,可分为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在可移动的实物中,有很多来自各类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文献馆等。当集邮者在“馆”中看到这些邮票原作时,就显得格外兴奋。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就围绕室内“馆”中的邮票原作进行吧。

搜寻邮票原作其乐无穷

李毅民:在新中国邮票中,来自博物馆的邮票原作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平面艺术,主要是各种绘画作品。像油画《开国大典》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二是立体艺术,包括雕塑作品和各类工艺品。像青铜器"莲鹤方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年代上可分为古典馆藏品和现代馆藏品。从归属上可分为国家级博物馆藏品和民间博物馆藏品。像《明清家具》邮票分别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光复博物馆。

王宏伟:每当我在博物馆中看到邮票原作,都备感亲切。2012年12月,我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张漾兮画展",展馆中央的一幅《强渡金沙江》顿时吸引了我。宏大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构图令人震撼。我即刻想到该画可能上过邮票。回到家中我取出纪74邮票第3枚与在展馆拍摄的画作进行对比,正是邮票原作。

毕晓光:在博物馆中看到邮票原作,的确是一种乐趣。邮票原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邮票的背景知识和设计情况。每当新邮票发行后,我若发现邮票上有馆藏品,一定争取到博物馆中领略原作的风采。例如,中国邮政2013年发行的/1,涉及到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均在陈列。

李毅民:2012年7月29日,我和夫人一起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该馆成立百年展览,中央大厅悬挂了两幅《开国大典》油画。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政治风向的变化,油画《开国大典》经历了数次改动。"文革"后期,还有人想抹掉画面中的林伯渠,因为他在延安时曾反对毛泽东和江青结婚。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一幅油画作品因政治因素被反复改动,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两幅《开国大典》,实际上都不是纪71《开国大典》邮票的设计原型。

客文达:我到“馆”中观赏邮票原作有个习惯,就是记录原作的规格。因为出现在邮票上的文物或画作往往被设计师调整到一般大小,而实际上它们的规格却差异很大。例如,特63《殷代铜器》邮票中的"亚觚"高仅有31厘米,而"司母戊鼎"高却有133厘米,在邮票上却看不出这么大的差距。

邮票提升了原作的知名度

王宏伟: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在选图上都要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换言之,能够登上邮票的画作和馆藏品,一定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最高水平。很多馆藏品的知名度是靠邮票来提升的。邮票发行量大,传递范围广,宣传效果好。特别是在20世纪,人们对邮票传递功能依赖较多的年代,其宣传效果更大。

毕晓光:"文革"期间产生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本来是为1967年8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而创作的。从艺术角度看,它只是一般性的美术作品。但在那个特殊年代,该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功效被无限放大。而发行量 5000万枚的《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客文达:2012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巨人毛泽东——毛泽东书法与当代名家雕塑绘画展》上,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仍然成为展馆中最具人气的画作。但是,此画是件复制品,原作现存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李毅民:我从中学时代至今,曾10多次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的石刻“昭陵六骏”。但是,该馆只展出了4件原件,另有两件复制品。“飒露紫”和“拳毛騧”流失海外。2001年10月29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昭陵六骏》邮票,这不仅提升了昭陵六骏的知名度,还使参观碑林博物馆中的石刻昭陵六骏的观众明显增多。

客文达:2008年4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了一幅八大山人的《瓶菊图》。该画原主是已故画家唐云。这幅画曾于2002年登上过中国邮政发行的/1。无论是拍卖公司的预展,还是拍卖公司的目录,都清楚地标明该画曾经登上过邮票,并且将该枚邮票附在旁边。结果,该画以3136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的新纪录。

与实物存在差异的邮票

王宏伟:观赏邮票原作除了感受它的真实存在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原作有助于集邮者对邮票图案的研究。其实,很多原作在搬上邮票的过程中,设计师都会进行一些技术处理。这种变动幅度是不同的,往往根据邮票主题以及设计风格而决定。研究邮票图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馆藏品为研究邮票图案提供了帮助。

李毅民:2013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举办的《巨人毛泽东——毛泽东书法与当代名家雕塑绘画展》。展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书法,共有120件,全部由中央档案馆提供,其中包括35件毛泽东的自作诗,85件古诗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上乘之作。据说此诗是毛泽东当年写后不甚满意丢在纸篓里,被秘书田家英又捡回来的。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是毛泽东亲自选定的。田家英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参加了该诗集编辑的全过程。

1963年11月的一天,田家英对逄先知说,他那里还有一首毛泽东的诗,并背诵出来,让逄先知用钢笔记录,就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的抄件交给毛泽东时,田家英还给毛泽东附了简信,说明这是毛泽东在香山所作。毛泽东看过后说:是有这么一首,我都忘记了。196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送来的抄件上给田家英批示:“此诗打清样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看看如何,再定。”很快,毛泽东就对这首诗表了态。12月5日,他给田家英一封信说:“‘钟山风雨’一诗,似可以加入诗词集,请你在会上谈一下,酌定。”在“钟山风雨”一诗抄件上,毛泽东只改了一个字,将“苍皇”的“皇”改为黄颜色的“黄”。此外,田家英保存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件是“天未有情天亦老”,而诗词集“未”字改为“若”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借用唐朝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泽东当初将“若”写成“未”,应是一时笔误。据文物出版社的同志说,“文革”时期大量印刷毛泽东诗词手迹,康生给毛泽东写了报告,请示凡是正式发表以前书写的,文字与发表后略有出入,可不可以做些技术处理。毛泽东同意了。所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诗词的手迹均做过植字处理。

毕晓光:看来,《毛主席诗词》邮票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根据技术处理后的手迹设计的。

客文达:邮票与原作产生差异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邮票所参考的设计原型发生了变化;二是出于邮票画面需要,设计师进行了技术处理。而技术处理多数产生了积极作用,也有少数产生了消极作用。像文物题材邮票,设计师要将文物上的瑕疵处理掉,尽可能在邮票上呈现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但有些绘画题材邮票,由于设计师对原作裁剪过度,破坏了原作的完整性。

令人感慨的邮票原作

王宏伟:可以说,到博物馆中观赏邮票原作是我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和生活方式。2013年11月5日,"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画展作序。本次画展共展出绘画珍品100件,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观众为大师们精湛的绘画艺术赞叹不已。此次画展对集邮者来说,是观赏邮票原作的最好时机。特别是鲁本斯的代表作《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油画,画面上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就是鲁本斯的女儿。此前我在很多邮票上欣赏这件作品,如今她就在我的面前。该画还被印在本次画展的招牌画和门券上。令中国集邮者感兴趣的是,曾于2005年出现在中国与列支敦士登联合发行的《绘画作品》邮票第2图的油画《壁龛花束图》,也在画展中。该油画规格为23×35厘米,是画展中最小幅的作品。

李毅民:观赏邮票原作除了给集邮者带来无穷的乐趣外,有时也让人回想起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每次看到《昭陵六骏》邮票,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两件石刻的复制品。1914年,昭陵六骏中的两骏被盗卖到美国。1918年,辛亥革命元老、陕西三原人于右任回陕就任陕西救国军总司令时,得知"六骏"遭遇厄运,痛心疾首。赋诗"六骏失群图尚在,追怀名迹感无穷"。大陆解放后,身在台湾的于右任曾多方奔走,极力想促成"昭陵六骏"的团聚。对国人而言,"二骏"能否回归中国,是关乎民族感情的大事,呼声一直很高。

我曾经当面与陕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文物专家石兴邦先生谈起过争取让"二骏"回归的话题。他告诉我,1986年,他在和美国费城宾大博物馆协商并有初步意向后,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拟采取文物互赠的方式解决此问题,即美方赠我"二骏",中国回赠美方两件秦兵马俑。但终因当时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展品说明词上写着:"('飒露紫'和 '拳毛騧')被美帝国主义盗取,现存费城宾大博物馆……注:后改为流失美国"的字眼,美方十分不满,此议便搁浅至今。

客文达:属羊的我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四羊方尊"情有独钟,我多次到该馆观摩这件藏品。四羊方尊曾两次登上新中国邮票。虽然它在展柜中巍然屹立,但在1938年11月却惨遭磨难。为了躲避日寇的浩劫,湖南长沙有关部门将其转运至沅陵。途中装载文物的汽车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四羊方尊被炸成20多块碎片。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专家经过一年的努力,将方尊复原,而且看不出明显的修补痕迹。

毕晓光:战争、社会动荡、政治风波等因素对文物和艺术品的摧残是致命的,很多馆藏品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各收藏一幅尹戎生绘制的《夺取全国胜利——毛主席和老帅们在一起》。除了画幅尺寸不同外,军博所藏的画上多了刘少奇和彭德怀。国博藏画人物缺少的原因又是政治。1998年发行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邮票选择的是军博藏品。

不可错过的"外籍"邮票原作

王宏伟: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各个领域对外交流不断增强。在文化交流方面,除了将我国文物和艺术品送到国外展出,同时也将外国博物馆中的精品引入国内博物馆中展出,使中国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世界级文物。尤其是近些年,到中国展出的馆藏品档次越来越高,其中包涵了曾经登上过邮票的文物和画作。

客文达:2012年7月6日, "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区三层16号展厅开幕。该展览共展出67件作品,全部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20多个美术馆和博物馆。其中包括49幅绘画作品和18件雕塑作品。该展览的展品虽然不多,但质量还是令人称道的。最让人兴奋的是著名的拉斐尔《自画像》,能来到中国展出实属不易。此外,还有集邮者所熟悉的《季罗拉莫·萨沃纳罗拉修士像》和《十七世纪佛罗伦萨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肖像》。

该展览于2013年4月30日闭幕。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4日,主办者以更换展品为名,将这幅最著名的展品换掉,使展览的成色降低。被换掉的还有达·芬奇的素描画等6幅作品。因此,对于这样的展览,一定要尽早参观,免得节外生枝。

王宏伟:2014年4月12日至6月15日,"名馆  名家  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集邮者所熟悉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荡秋千》和克鲁埃的《法兰西斯一世肖像》等名作尽在其中。随着中国国际威望的日益提高,相信会有世界顶级的馆藏品来中国展出。

毕晓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首都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分别举行了"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和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全国各博物馆纷纷将自己的镇馆之宝送到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群英荟萃"。在众多文物中有很多邮票原作。像"长信宫灯"、"追韩信图梅瓶"、"何尊"、"金饰·太阳神鸟"、"马王堆汉墓帛画"、"铜坐龙"、"钧瓷·双耳炉"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这很可能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展览。

盼望更多的馆藏品登上邮票

王宏伟:新中国邮票中,馆藏品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加,这对于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很有益的。因此,希望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能够对馆藏品登上邮票起到一些作用。

李毅民:馆藏品登上邮票,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历史沉积的国家级顶级文物或画作;二是馆藏品能够对表现历史题材的邮票起到积极作用;三是馆藏品的艺术水准要高,并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在绘画馆藏品上,我更推崇老一辈艺术家的写实性画作。他们创作态度严谨、基本功扎实、深入生活、淡泊名利,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今后,能够登上邮票的画作我预测还是他们的作品。

客文达:馆藏品登上邮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为馆藏品而发行邮票。例如,中国现代绘画系列邮票,已经发行了《齐白石作品选》、《潘天寿作品选》等;另一种是借用画面表现某个题材的邮票。例如,2006年中国邮政发行的/1,5枚图案分别选择了各博物馆中的油画和中国画。虽然邮票画面对原作的还原程度较高,但不属于馆藏品邮票。

毕晓光:很多国家的邮票都有“博物馆藏品”系列,内容包括各类文物、绘画等。在新中国邮票中,按博物馆而收藏发行邮票却很少。因此,建议邮政部门再为某博物馆馆庆发行邮票时,将图案放在该馆的“镇馆之宝”上。

王宏伟:让馆藏品登上邮票,实际上也是馆藏品、博物馆以及作者的一种荣誉。我们呼唤馆藏品登上邮票,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新中国邮票少一些轻浮、抽象的画面,多一些厚重、具象的画面,让邮票真正做到传承历史、为社会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