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已印好而未发行的新中国邮票

新中国有的邮票已印制完成或印制了部分成品,却因种种原因而被取消发行,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按时间顺序汇总介绍如下。

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旅大贴用”邮票

该邮票已印制完成,计划于1950年7月1日与纪4的普通(关内)及“东北贴用”邮票同时发行,因旅大自1950年7月1日起废止关东币邮票改用东北币邮票而未发行,参见以下两份邮政档案。《上海供应分处关于限旅大贴用开国纪念邮票已全部印就的函》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分处1950年6月28日发“邮字第248号”公函,致邮政总局供应处:“限旅大贴用开国纪念邮票4种,计80万枚,已由大东书局于本月26日印齐并全部交来”。邮政总局1950年7月8日发“供字第479号”通令,其中说明:“兹据东北邮电总分局电称旅大自本年7月1日起废止关东币邮票改用东北币邮票等情,据此上述开国纪念邮票‘旅大贴用’者已由本局停止发行,希各知照为要。”

“集1”《保卫世界和平》小型张

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记述,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在印制纪10《保卫世界和平(第二次发行)》邮票时,“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当时还为此套邮票印制了小型张,图案为‘纪5’的400元、800元面值(根据北京人民印刷厂镌刻的原版翻制印版)和‘纪10’的400元、800元面值,雕刻版双色印制,志号为‘集1’,共印制4万枚,但终未发行。”该卷的注释中还说明:“1953年5月6日,邮政总局邮票处曾请示库存的以一、二次和平鸽为图案的小型张邮票4万枚,可否于发行纪24邮票时一并出售,局长批示:“小型张不卖”。“集1”未发行的原因至今仍未见披露。

原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中国邮票史》(第7卷)详细记述了原纪20邮票的情况。邮电部计划在195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日发行《苏联十月革命卅五周年》纪念邮票。1952年7月16日,邮政总局将邮票草图送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协助审核。7月18日,总会复函中特别指出:“将‘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卅五周年纪念’字样,改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卅五周年纪念’,较为正确妥当”。 邮政总局很重视这些意见,于1952年7月22日向中宣部函请指示,除邮票内容及图案外,特别提到邮票名称“‘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卅五周年’是否妥当,亦请考虑”。因未得复函,8月中旬又电话催问,但仅得到关于邮票内容的答复。邮票图稿完成后,于9月1日报中宣部审查,并再次提出“其名称‘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卅五周年纪念’,是否恰当,亦请一并考虑”。9月5日,中宣部复函同意邮票设计内容,对票名仅说明“‘卅五週年’应改为‘卅五周年’”。为配合邮票发行,邮政总局业务处设计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卅五周年纪念”的纪念邮戳,于1952年9月19日将戳样函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审核。9月24日,中办复函称票名要加“苏联”两字,并提出两个建议名称。邮政总局业务处负责人将此函送邮票科,指示要修改邮戳及邮票名称。邮票科从中选择了“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这一名称,报送总局批准。由于上报时没有说明此前票名已有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中宣部的明确意见,故未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因设计、制版影响,决定将纪20延至1953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三周年纪念日发行。1月26日,邮电部签发发行通令。2月7日,上海邮局致函邮政总局,指出“是十月革命产生苏联,并非在苏联建立后才发生十月革命”等理由,说明票名是错误的。邮政总局请示中宣部,中宣部答复“上海反映的意见是正确的”邮票“如未出售,应该停止”。2月12日,邮电部电报通知各省、市、自治区邮局,“停止发售十月革命纪念邮票”。2月13日上午8时,邮政总局邮票处又打电话通知各大区管局及绥远等7个邮局,停止出售该项邮票。但是反馈的信息令人担忧,提前发售的情况相当严重。据邮政总局邮票处1953年4月1日统计,出售错票的局所97个,尚未收回47601枚。其中湖南因为电报漏发90余个属局,出售最多(55个局所售出40735枚),其他各地局所多为提前出售。

军1《军人贴用》第3图邮票(俗称“蓝军邮”)

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记述,1953年2月20日,军邮总局与邮政总局商谈决定设计一种军用邮票图案。7月8日,邮票正式开印。8月24日,邮电部签发邮件字第1730号通知,称军人贴用邮票“现已印妥并已交由通信部向军委所属部队和机关逐级发给军人应用……如有军人直接间接向邮局交寄邮件贴用上述邮票,应予照收,不得拒退”。9月3日,总后勤部财务部和军委通信部联合发出通申5302号电报,“以前已拨去之邮票希暂时保存不要下发(何时使用将另行通知)……望有关部门严格控制。缓期执行”。1954年1月12日,军人贴用邮票全套3个图全部印制完成并已交清。6月11日,军委通信部决定,凡已发给个人而没有使用的,能收回的即收回,不能收回的也不准再作寄递信件用;各单位所存的邮票暂时仍继续保管,等候进一步通知。10月23日,军委通信部决定采取化纸浆的办法销毁库存邮票,各单位也应遵照此精神对各自保存的邮票作出处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在“军1”邮票中标注“邮票(3)未下发使用”,“邮票(3)”即军1的第3图“蓝军邮”。

特15《首都名胜》第3图“天空光芒四射”邮票

该套邮票的第3图是“天安门”图案,《中国邮票史》(第7卷)虽然较详细地记述了原已印制完成的“天安门”图邮票的相关情况,却并没有说明“要修改重印”的具体理由。1955年4月8日,邮电部将5个图案送中宣部审核。中宣部答复《首都名胜》邮票图案由邮电部自行审定。在邮电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时,因为天安门天空“阴沉”,该图的设计未获批准。设计者邵柏林重新绘制,把天安门改亮了一些,以表现东方红的效果,并说明为了烘托东方更亮,天空的色调不宜过淡,可以通过雕刻制版来解决天空“阴沉”的感觉。邮政总局在报告中,也专门就“阴沉”感觉的问题作了解释,5月11日朱学范部长批示同意印制。4月28日确定邮政总局自己雕刻北海和天安门两图的原模,其余三图及各图的花边交印刷厂雕刻。12月17日邮电部供应局正式向印刷厂订印这套邮票。1956年1月25日,天安门图样送邮政总局领导签发,该图背景问题又被提出。邵柏林为此专门去了美协,之后书面说明:经与美协蔡若虹副主席交换意见,他认为这个图还是好的,不会引起什么“暴风雨”和“爆炸”等的误会;天空沉闷的感觉,可能是由于油墨颜色过重的缘故,如果把墨色改淡一些,沉闷的问题将会解决。1956年2月23日,邮电部供应局通知工厂可以印制这套邮票。5月22日,邮电部发出通知,6月15日发行《首都名胜》特种邮票。但6月9日,邮电部发急电,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局:暂停发售“首都名胜”邮票中天安门图一枚,“扫数退回,不得流入公众之手,其余四枚仍按期发行,所缺天安门图票修正重印后再补充发行”。关于天安门图邮票停售回收,在档案中仅有“‘天安门’票奉部长指示要修正重印”,没有其他说明。由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有提前发售情况,未收回的共有872枚。笔者认为:因为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该邮票又由邮电部自行审定,有关领导对之过于谨慎,惟恐出现政治性问题,导致了对该票的争议和停售回收。

纪54《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邮票

依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的记述简要介绍如下。1958年1月13日,《北京日报》报道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将于当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消息,邮票发行局知道后即决定发行《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纪念邮票。2月8日,邮票发行局致函团中央协助审查,团中央复函表示同意邮票的设计,该复函中所用会议名称为“第五届学联代表大会”,但这一正确的大会名称并未引起邮票发行局的注意。3月20日部长批准邮票可以交厂印制。8月21日起草新邮发行新闻稿,通知纪54于1958年9月1日发行。直到8月28日晚,邮票发行局才发现邮票名称与会议名称不符。经向团中央询问,原来前几次国际学联的代表大会名称都是用“第×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但当时国际学联尚未包括世界各国的学生组织,为了确切表达大会的性质,在确定于北京举办这次大会的1958年1月国际学联执委会上,决定自本届起将大会名称改为《国际学联第×届代表大会》。邮政总局迅速于8月28日和8月30日两次电报通知“停售撤回”纪54。由于提前出售等原因,仍有少量错票被售出。据挡案记载:内蒙古包头邮电局所属西河楼支局提前出售过8分面值的邮票200余枚;北京市邮局的32支局和良乡局窦店邮电所亦有类似情况发生,未能追回的8分面值的邮票176枚,22分面值的邮票118枚;另上海市邮局报告,曾在信件上发现合肥的一家邮票代售处出售的8分面值邮票。

原特62《京剧脸谱》邮票

《中国邮票史》(第7卷)记述了该套邮票从筹印到撤销发行,以及销毁的种种情况。邮票发行局从1961年四五月间便开始调研、咨询工作,准备发行一套京剧题材特种邮票。1962年12月,“京剧脸谱”列入下一年度邮票发行计划。由于出现“京剧脸谱”是否“野蛮”之争,直到1963年9月才为“京剧脸谱”正式编为“特62”,向邮票厂发出订印函,要求在1964年2月中旬全部印制完毕。但是在印制过程中又出现问题,因需要等待新纸造出后才能进一步试印,推迟到10月底交货。1964年6月5日-7月31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京剧现代剧观摩演出,《人民日报》就此发表社论,透露出上层领导对传统京剧持批评态度。邮票发行局领导察觉到“京剧脸谱”邮票与党的当前文艺政策发生了矛盾,于10月初通知北京邮票厂暂停印制“京剧脸谱”邮票。此时,北京邮票厂完成了约1900万枚合格品,且七个图已印制完成,另一个图正在印制中。1964年12月8日,邮政总局局长正式通知发行局,“党委今天讨论后,决定销毁。请即遵照执行”。通县造纸厂在销毁《京剧脸谱》邮票时,由于对需销毁邮票的情况估计不足、处理不当造成在销化成纸浆时,较小的纸块胶结成疙瘩,溶化不了而沉底为垃圾,厂方每8小时排放一次垃圾于厂门口外,致使小孩聚集捡拾,致使少量邮票流入社会。

原文5《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邮票

《中国邮票史》(第8卷)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该套邮票的种种情况,但是未能说清楚这套已印制了部分邮票而没有发行的原因。1967年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应江西省要求,邮电部党委同意,邮票设计室于同年8月完成了这套邮票的设计工作,全套4枚邮票: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俗称“大蓝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8月10日,邮电部党委上报中央文革小组审批。8月21日,文革小组宣传组经办人电话通知:对第1图没有意见,对其他图案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后不必再送审。8月24日,邮票发行局向北京邮票厂订印,每图印1000万枚,面值都是8分。邮票编号为“文5”,计划于1967年10月1日发行。由于没有正式批文,邮票发行局经办人心中不踏实,又于9月18日将邮票印样函报中央文革小组宣传组审查。第2天就收到回复意见:“井冈山纪念邮票第三、四图如果没有印,就不要印了;如果已经印好,先不要发行。因为领导同志还没有批准”。此后,邮票发行局多次与中央文革小组联系:20日答复“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图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需经领导审查”;22日通知“暂不印行”。该邮票的第1图打印样数千张,第2、3、4图已印制几十万印张。1968年1月25日,邮电部军管会向中央文革小组提出,因邮票已经过时,拟撤消这套邮票的发行计划。8月28日,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答复邮票发行局:“该邮票不再印行”。

原文14《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俗称“全面胜利”)和原文15《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俗称“黑题词”)两套邮票

《中国邮票史》(第8卷)明确记述了这两套邮票未发行的原因。1968年9月24日,邮电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发出(68)革生字第6号文件《关于发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邮票的通知》,以上两套邮票于1968年10月1日发行。“全面胜利”是为纪念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革命委员会,全套2枚邮票,同图(有毛泽东和林彪像)面值分别为8分、22分两种。9月14日,邮票发行局向北京邮票厂订印“文14”邮票,票幅60mm×40mm,面值8分的印制1亿枚,面值22分的印制200万枚。在发行日前,该邮票已印制完成交邮票发行局邮票库。“黑题词”是为纪念毛主席1962年9月18日书赠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题词,全套2枚邮票,同图(题词)面值分别为8分、22分两种。9月23日,邮票发行局向北京邮票厂订印“文15”邮票,票幅52mm×31mm,面值8分的印制3000万枚,面值22分的印制100万枚。在发行日前,8分面值邮票已印制1295万枚,22分面值邮票还未印制。9月27日,党中央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纠正“文革”初期宣传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做法。邮电部军管会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当日向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部门发出电报,要求各局立即停发已接到或将要接到的这两套邮票,并速全部退回邮票发行局。

原文14《全国山河一片红》(俗称“小一片红”)邮票

《中国邮票史》(第8卷)记述了该套邮票设计及撤销发行等情况。“全面胜利”邮票停发后,设计人员进行了修改,去掉毛泽东、林彪像,改以工农兵形象,背景增加了中国地图(标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票幅仍为60mm×40mm(俗称“大一片红”)。该票送审时,周总理指示“不要贪大求全”。设计人员将票幅缩小为30mm×40mm,保留工农兵形象和中国地图,减掉了一些标语口号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邮票编号仍为“文14”,票名改为《全国山河一片红》,全套仍是2枚邮票,同图面值分别为8分、22分两种。1968年11月6日打出印样,邮电部军管会审查同意,邮票厂正式开印。邮票定于11月25日发行,8分票已印完5000万枚,22分票未印。11月23日中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辑陈潮在邮亭买到此票,他发现邮票上中国地图边界走向很不准确,向地图出版社领导汇报。出版社领导分别打电话向邮票发行局及中央文革小组反映,中央文革小组又给邮电部打电话。当日14时10分,邮电部通知邮票发行局不准发行该邮票。邮票发行局立即打电话通知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邮电部军管会也发电报:“全国一片红邮票地图不准确,请立即收回封存,已经出售的要尽可能设法收回”。“据邮票发行部门事后调查,除北京市外,还有天津等地提前出售,共2000多枚。”

原普24《喜鹊、鸽子》邮票

1986年第9期《集邮》杂志在新邮预报栏目“十月份将发行的邮票”中,正式公布这套普票的具体资料,其中发行日期是“1986(具体日期待定)”、全套2枚“喜鹊 4分”“鸽子 8分”。《中国邮票史》(第9卷)说明这套邮票:“已印制完毕,只待择日发行,发行日期应在10月。”该卷引录邮票发行局[1986]票发字186号文:“原计划发行的‘喜鹊、鸽子’胶印普票,是在1985年通信用票供求矛盾较大,作为补救措施,临时确定设计发行的。目前通信用票紧张的状况有所缓和,加之一套普票只发行两枚,枚数太少,故决定取消发行。”笔者对这样的说明存有疑问,这套普票既然已经印制完成的,而且邮票面值4分、8分都是当时最常用的面值,消耗量很大,完全可以采取暂缓发行等方式。而且一套普票因为只有两枚也不是取消发行的理由,因为此前还发行过全套一枚的普19《北京长话大楼图案普通邮票》。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对销毁已印制的邮票是非常慎重的,《喜鹊、鸽子》普票并不涉及政治问题,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理由是不会销毁的。《中国邮票史》(第9卷)将“取消发行的‘喜鹊、鸽子’普通邮票”编在“普通邮票发行工作中的探索”一节中。说明当年安排发行《喜鹊、鸽子》普票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普通邮票和纪特邮票供需矛盾十分尖锐,邮票厂生产能力又一时增加不上去。恢复生产胶印普票,可以缓解邮票发行的紧张状况。”显然发行这套普票是具有试验性质的,然而不仅这套普票被取消发行,并且此后我国再也没有发行胶印普票(不包括普无号M)。据此笔者推测,胶印《喜鹊、鸽子》普票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由于该邮票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是不得已而销毁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