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文交所电子盘炒邮票还有文化味道吗?

最近有很多朋友,不集邮的朋友给我打电话问询,说是有人介绍在某某文交所开户,炒邮票能赚大钱。真能赚大钱吗?把邮票当股票炒,还是集邮吗?炒出来的邮票还有有文化吗?

邮票买卖历来有之,从早期简单的以物换物到以钱换物,出现了职业的邮商,不过那时的邮商也都是著名的集邮家,最著名的像李辉堂先生、陈复祥先生、钟笑炉先生。

当时光进入上世纪80年代,集邮活动迅速升温,集邮成为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业余文化活动,也就是从那时起,出现了邮票的自发交易。在随后的发展中,集邮市场的出现,使集邮者不再避讳邮票的价值。

当网络化的稳步推进,各行各业都在触网,集邮也不能独善其身。尤其是当“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网络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种新的交易形式——文交所出现,犹如一夜春风,文交所遍地开花。尽管文交所风生水起,但集邮者只是观望,传统的集邮人甚至从未关心这个新生事物,这种将邮票、邮品以股票的交易形式在文交所挂牌销售的形式,对于传统的集邮者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热衷文交所的仅限于各大邮市的邮商们。

年青一代的集邮者对于文交所这个东东也仅限于知晓,并未深入了解,这种将邮票当股票的交易形式,已经背离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播的传统模式,这是让集邮者不能接受的,这也就是文交所缺少集邮人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邮票以其独特的魅力,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是作为一种文化去传播。靠金钱平衡的只能是商品,虽然很多集邮者不反对邮票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仅仅是反映在邮票销售时的价格,更多的关注目光投给了邮票的文化属性。

在文交所上市的邮票是完全作为商品出现,已经失去了文化的象征。尽管文交所挂牌的邮票的价格很高,但也只是一个随时变动数字,没有文化意义的邮票只能是商品,被爆炒的邮票已经失去了集邮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品位。作者:杨文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