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英雄史诗凝于方寸——长征胜利纪念邮票选题与设计浅析

红军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笔者对新中国已发行的三套纪念长征胜利邮票概况、设计特点与不足建议进行了初步探索。

纪念长征胜利邮票发行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四次发行纪念长征胜利邮票(不含长征中重大事件、人物或与长征有关的诗词等邮票):1955年12月30日发行的纪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简称《二十周年》),全套2枚,图案为“强夺泸定桥”和“过雪山”;1996年10月22日发行的1996-2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简称《六十周年》),全套2枚,图案为“红军过草地”和“三军大会师”;2006年10月22日发行的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简称《七十周年》),全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为“送别”、“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和“过草地”,小型张图案为“大会师”,同时发行纪念邮票本册一本(编号为BPC-1);2016年10月22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6枚,总面值7.8元。票图名称分别是:6-1 长征出发、6-2 遵义会议、6-3 四渡赤水、6-4 过雪山草地、6-5 胜利会师、6-6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

长征胜利纪念邮票选题设计特点

长征作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发行纪念长征胜利邮票意义大,历来受到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及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发行时间更趋准确

原邮电部1955年12月30日发行纪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邮票,是我国首套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题材邮票,邮票上标注了主题文字及长征起止日期“1934.10-1935.10”字样,存在着发行时间上和概念上的错误,从这个具体时间上来看,该套邮票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当作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据史料记载,1936年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进入今宁夏西吉县境内,22日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指挥下,在预定地域全部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后续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这两套邮票都有长征胜利大会师的内容,并选择在10月22日这一天发行,也是对第一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发行时间的纠正。

素材形式呈现多样

长征邮票题材属于政治题材的范畴,敏感性强,表现内容要求严肃、严谨,给邮票设计增加了难度,并限制了设计师自由拓展的空间,设计者在邮票选题上先后采用了油画、玻璃版雕刻画、雕塑、中国画等,其中《二十周年》的“强夺泸定桥”、《六十周年》的“三军大会师”和《七十周年》的“送别”、“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过草地”邮票采用的是油画作品;《二十周年》的“过雪山”邮票采用的是玻璃版雕刻画作品,《六十周年》的“红军过草地”邮票采用的是大型雕塑作品,《七十周年》的“大会师”邮票采用的是国画作品。与此同时,国家邮政局配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首次发行了纪念邮票本册(编号为BPC-1),内含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邮票、小型张,采用写实风格按照邮票的五个点分成五个部分,选用了大量名家名画、雕塑、历史照片、长征诗词、书法作品等素材进行设计,信息量大、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为长征胜利邮票增添了收藏精品。

原创作品凸显功底。至今已发行的三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无一例外采用名家名作形式作为邮票主图,都是表现长征典型场景的优秀作品,场面大、人物多,是对长征的高度概括。《二十周年》的“强夺泸定桥”邮票采用了深得徐悲鸿赏识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李宗津(1916.10—1977.5)创作于1951年11月的同名油画,“过雪山”邮票采用版画家黄丕星(1923.10—1982.11)创作的玻璃版雕刻版画《长征》。《六十周年》的“红军过草地”邮票选自四川美院集体创作的群雕,“三军大会师”邮票采用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蔡亮(1932.9—1995)、张自薿夫妇1977年创作的油画《三大主力会师》。《七十周年》的“送别”、“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邮票分别采用了原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著名油画家彭彬,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刘国枢,油画家张文源的油画作品;小型张“大会师”采用原海军画家李宝林和他的学生周顺恺(后转业任重庆国画院院长)1977年创作的同名中国画。这些原画作者都是声名显赫的画家,这些原作除了“过雪山”玻璃雕刻画、“红军过草地”群雕以及至今仍不知下落的“大会师”国画外,其余的原油画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也有力证实了这些原作深厚的创作功底。

创作人员富有优势。三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分别由时任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主任、新中国第一位专业的邮票设计师孙传哲,邮票印制局邮票图稿编辑部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阎炳武和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设计室、著名邮票设计家陈晓聪,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室艺术总监、高级邮票设计师郝旭东先生设计,设计起点高、专业邮票编辑与设计工作又使他们深谙邮票小方寸与原画大作的区别,更深知如何将原画完美搬上邮票的设计技巧。值得圈点的是,邮票选用的原画作者中黄丕星、彭彬、张文源、李宝林、周顺恺等都曾参军或是部队美工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部队生活阅历和多年从事军队美术设计经验,继承了我国军事历史画的优良传统,对恢弘场景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深入,充分再现了历史原貌和人物精神状态,因此作品更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在我国1980年开始开展的每年度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1980年后发行的两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都在当年度佳邮评选中获奖,其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邮票获得1996年优秀邮票奖和专家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获得2006年最佳邮票奖,这在系列题材邮票的设计中是少见的,由此可窥见这两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在创作与设计上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长征胜利纪念邮票的不足与建议由于长征胜利纪念邮票相对于一般纪念邮票更加严肃严谨,虽然邮票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做了很多努力和创新,但瑜不掩瑕,仍存在着一些需待改进之处:

选题局限,表现形式有待拓展。已发行的长征胜利纪念邮票都是采用名家名作(画作和群雕)形式作为邮票主图,原作艺术水平不容置疑,但与当前版画、国画、油画、工笔画、照片、诗歌、散文、伟人题词等众多视觉艺术表现素材相比较,显得中规中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本册中已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起到了良好的范例效应,可兹借鉴和延续创新。

内容重复,选材范围仍待拓宽。已发行的三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共有邮票8枚、小型张1枚,邮票内容表现的都是长征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和重要场景,受邮票枚数限制,每一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表现内容都是层层论证、层层把关审批后的精确提炼。在仅发行的9枚长征胜利纪念邮票(含小型张)中,“过草地”、“大会师”、“飞夺泸定桥”的邮票却分别占了2枚,6枚邮票主图前后重复出现,实属不该。邮票选题主管部门要敢于突破历史题材的选材框框,大胆创新,大手笔规划纪念长征胜利邮票内容,将长征纪念设施、遗址及相关地、历史背景、书法作品等纳入邮票表现内容,使纪念长征胜利邮票所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具体。

设计单一,印刷版式期待拓新。已发行的纪念长征胜利题材邮票,除了2006年增加小型张和首推纪念邮票本册,其余8枚邮票都是以单枚单版形式印刷发行,而且随着我国邮票印刷技术的提升,1996年、2006年发行的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邮票采用胶印、影印,还不如1955年发行的首套长征胜利纪念邮票所采用的雕刻版,这与长征这重大题材很不相称。因此,邮票印制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多从艺术的角度发掘长征胜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多维度构思,通过连票、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小本票、大本册以及边饰设计、特种印制方式等,选用集邮者喜欢的雕刻版印制工艺,使长征胜利纪念邮票更加精致精细精彩,为新中国重大题材系列邮票增添浓墨的一笔。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们赏析长征胜利纪念邮票,更要从中领略长征精神的伟大崇高,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阔步进行伟大的新长征。作者:福建省邮政特邀监督员傅松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