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崔晓铁:老年人集邮现状与尴尬

2016年《中国集邮报》第36期刊登了两份问卷调查表,看来全国集邮联或邮票发行部门已开始重视并充分关注老年人集邮群体的情况了,这是值得赞扬和支持的。其实步入六十岁以上退休年龄的集邮爱好者是我国集邮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就喜欢上集邮,当时主要集信销票。集邮,除了爱好外,还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金钱、二是时间。在退休后,有退休养老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也有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当然,有人还得给儿女带孩子,等孙子辈大点,才能有自己的时间。有条件后,许多人进入了自己的集邮辉煌期,他们没有随世逐流去泡麻将馆和享“清闲”,开始倾注极大地热情游弋在自己的集邮爱好中,通过制作邮集,不断学习新的集邮知识,通过加入多个民间集邮组织,结识各地的邮友,参加各种集邮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集邮圈子,外出旅游、交友、联谊,于是各地出现了“三U”现象。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的发展,也有不少的尴尬:

1、很多人除了每年订购一本“年册”外,对新邮的发行也很关注,希望能给外地的邮友寄枚首日封,可常常起早排队,往往只能买到2至4枚票,有时甚至连新邮票的面也见到,想给外地邮友寄枚首日实寄封的心愿只能是留下遗憾,这是尴尬之一。

2、买裸票难,许多邮票要配上个册子,几元钱的票就要几十元甚至是上百元,多花钱是一回事,想想家里一叠叠的册子也闹心,这是尴尬之二。

3、盖戳难,有时到一个地方想盖一个当地戳留作纪念,可邮局营业员不愿配合,讲:领导不让盖,寄出可以盖,只盖戳拿走不行。邮寄封片,纪、特票不好使,讲:那是“集邮”的邮票,若寄信得用本邮局柜台买的普票,更有甚者,有的还在普票背面加盖标识图章,以表示是在本处所购。这是尴尬之三。

4、多年来地方邮协不组织或极少组织活动、无活动场地,与本地邮友交流活动难,这是尴尬之四。

5、新邮预定要在网上订,许多老人不会电脑,新邮难订、紧俏品摇号就更难,只有放弃,这是尴尬之五。

6、传承难,社会的发展,通讯的进步,年轻人很少写信,许多老人的儿女、孙子辈不愿集邮,想到省吃俭用攒了几十年的收藏无继承,心中难以释怀,这是尴尬之六。

7、变现难,有的老人根据家里的情况,想把家中的邮票处理掉以解燃眉之急,买时不管贵贱,卖时却难以回本,要么到跳蚤市场摆地摊,要么打几折低价卖给邮商,更有甚者,被家里人当破烂论斤处理掉。这是尴尬之六。

总之,集邮已融入这些老人的生活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舍得买邮票,起早贪黑,排队买新票、盖戳,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体会,付出大量的精力和钱财,只为享受付出的过程与充实的生活。

本文罗列这些尴尬事,只希望能使上面了解实际情况,设法关心、爱护这些老人的集邮生活,而有利于集邮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因为这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这些当代的老年集邮人。作者:崔晓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