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黎泽重:用邮票温暖世界

我认为我们集邮爱好者应与时俱进,应顺乎时代的潮流,合乎时代的节奏,用邮票来表达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什么呢?就是万众一心齐奔“中国梦”。我认为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合乎民心的,是合乎我国国情的。它既符合时代的潮流,又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一带一路”可以促进我国和世界的交往,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用邮票温暖世界也是符合“一带一路”这个战略的决定。“一带一路”提出以后,受到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欢迎。所以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怎样以邮票来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怎样以邮票来讴歌当前美好的社会和伟大的祖国呢?我认为用邮票来温暖世界,用邮票来温暖人心,促进和谐,促进社会的进步,是最好的办法。众所周知,邮票是百科全书,邮票是国家名片,邮票是大千世界,邮票是智慧的结晶,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邮票的作用呢?这些年来,我们对邮票的潜力,对邮票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源认识太不够了,国家邮政部门可以充分发挥邮票的作用,用邮票去教育、鼓舞、温暖人们面对美好的未来。

尽管集邮的人在全世界来说占的比例并不大,甚至很少,但是爱好集邮的人却无分男女老少,无分地区国界,无分职业信仰,所以集邮的人到处都有。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叫“邮票闯天下,五洲觅知音”。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个青年,叫维克多·米哈依洛夫,他在1991年8月苏联解体后,他携带两部邮集,一部叫《列宁的故事》,一部叫《美丽的莫斯科》和上万枚前苏联邮票,只身远走他国,漂泊外乡,足迹遍布欧美大陆。身无分文,他就将这两部邮集在一些城市露天展览,一开始无人问津,无人观看,后来他拿起了手风琴,唱起了“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唱起了《三套车》等俄罗斯著名的民歌,歌声很苍凉,这下慢慢地在他的身边聚起了不少男女青年和他一起唱,一起跳。有的人看了他的《美丽的莫斯科》邮集,边看边舞。这歌声,这邮票激起了多少去国他乡的俄罗斯青年的思乡情愁。渐渐地他结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也有白花苍苍的老人。他们纷纷邀请这位俄罗斯青年去他们那里展出这些难得一见的苏联邮票和邮集,激起了多少思乡思国之情。“天涯处处有芳草,枚枚邮票暖人心。”谁能 解读这邮票的魅力?谁能解读这邮票的情愫?这难道不是邮票温暖了邮迷的心吗?

笔者这30多年来深有体会,小小的方寸作用太大了,她牵动了海峡两岸的心,她表达了海峡两岸的骨肉之情。鸿雁传书,邮票传情。正如台湾著名诗人洛夫说的:“邮票是亲吻两岸的浪花。”也正如诗人唐海波所说:“方寸纸连方寸愿,九州人盼九州同”。所以说用邮票可以温暖世界,用邮票可以促进两岸交流,邮票是最好的传媒,最好的礼物。

在集邮的时候,我们总是充满着希望,充满喜悦,充满激情。我们集邮爱好者要大胆的创新,勇于探索,摆脱传统的模式集邮。怎样用邮票来表达我们美好的愿望?怎样用邮票来温暖这美好的世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邮一记

日记这一体裁自由舒畅,清新活泼,不拘形式,三言两语也可,长篇抒意也可,不受限制。日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也就是最好的日记,千古流传。你可知道,二战时期,英国有一个记者,每天都要给他的妻子寄一枚明信片,在小小的明信片上,记载着当日战争的情况,无论是战火纷飞,或者长途行军。他每天都坚持将日记写在明信片上,而且每天将明信片投入邮筒或者军邮局。这些明信片从未间断,他从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始,一直寄到易北河同盟军胜利会师,他的妻子收到这些明信片后都妥善保存。这些明信片有的已经发黄了,有的已经折损了,有的已经残缺了,但这些明信片都记载了当时战争的情况,这些明信片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特别珍贵,因为它是人类良知的呐喊啊!他的妻子一共收到425张这样的明信片,当他凯旋归来时,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些明信片送给他。这位记者看到以后热泪盈眶,因为这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明信片啊!这些明信片是钢铁般意志的体现,是人类渴望和平的呼声。后来他的妻子将这些明信片整理成册,并在战后正式出版,轰动英伦。随后他们夫妇无偿地将这些明信片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这真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枚枚明信片鼓舞着人们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也温暖着人们的心。

我们何不学习这位英雄记者呢?每天或者每周寄一枚明信片给自己的亲人呢?在明信片上贴上精美的邮票,盖上当天的日戳,写上自己的感受、思想、欢乐,那才有意义呢,那才有收藏价值。我们的祖国正逢盛世,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许多英勇的事迹,我们将这些记载在我们的明信片上,并承载着我们的思绪。如潺潺的流水,如缤纷的花朵。大千世界无限风流,方寸之地,上下古今,无所不包,我心中的太阳啊!

一邮一诗

用诗来表达对邮票的描述,用诗来表达对集邮的喜爱。一邮一诗,这是最好的表达形式。可以写一些律诗,可以写一些新诗,可以咏,可以诵,这是自由的集邮。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廖容花,她给大部分邮票都写了诗,写了好几百首,用诗来描述金陵十二钗邮票,用诗来描写西厢记邮票,用诗来描写“梁祝”故事的邮票。“谁知天下红尘路?杜鹃泣血子规啼。”这是集邮的创新,这是爱的呼唤,这是情的流露,这是诗与邮票的结合。这位青年学生为集邮创出了新路。她的这些诗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这才是集邮的殿堂,集邮的升华。另外还有山东的王联邮友,他在明信片上坚持写唐诗,然后配上相关的邮票,寄给有关的邮友。甘肃一位老同志名叫王育国,他每逢发行一套邮票时,他就做一枚篆刻、写一首诗,记在明信片或者信封上,而且他的硬笔书法相当好,写得极为潇洒,不少邮刊都刊登了他的封片,反映很好。长沙邮友卢伯雄先生将他的这些封片整理成册,在长沙展出,极受欢迎。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邮坛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唐海波、方崇元、楚域、万石诗、周星槎和已故诗人胡少吾、方培基、向蔚圃等人为我们的集邮闯出了新路。一枚邮票到了他们的邮册上,灵感的火花立刻迸射出闪烁的光芒。请看唐海波先生的咏朱鹮的邮票:“萍踪何处觅,大雁传消息,寄语未归人,家山处处春。”再看唐老咏两岸兔年邮票:“喜逢春暖谁无暖,怅望田园人未圆。但使归心如脱兔,不添双翼落家园。”又如江苏的胡少吾老人,他真是一位酷爱诗词,又热爱集邮的诗人,早几年他一直坚持给一些邮友寄新邮首日封。在他自制的首日封上,一丝不苟地写上他的诗,墨香诗也美,邮情友情,感人至深。请看他描写“衡山”邮票的一诗“画意朦,诗意朦,白云飘缈目无穷。是幻是真难辨得?人间天上祝融峰”。胡老的想象如飞驰的白云,如疾去的火花。绿海邮坛皆记得,江南一老胡少吾。

因为集邮,我们有中国梦;因为集邮,我们有追求。在邮票的梦乡里,我们有织不完的美梦;在邮票的王国里,永远有缪斯为我们点燃希望之火。

愿天下邮人,用诗来描写邮票,美化人生;愿天下邮人都是诗人,用诗来温暖世界,温暖人生。

一邮一画

将邮票贴在信封和明信片上,然后配上画。根据邮票的内容,可以寥寥数笔,或者素描,或者漫画,或者水粉、国画,然后将它寄给朋友,使大家从中受到美感,得到鼓舞。也可以自己做,装入自己的邮册,但是作为一部邮集要加以花边修饰,使其美观。这些邮集或者正式展览,或者自己欣赏,或者在社区展出,以邮作画,题材广泛,多姿多彩,既具有中国的传统,又有现代的气氛。这些年来,涌现了许多集邮漫画家,剪纸家。如河南刘七星、重庆郑南初、甘肃的任立忠、江西的熊世俊、黑龙江的霍国维,他们的集邮漫画真是时代的窗口,有什么样的邮票就有什么样的漫画,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信手拈来,笔笔皆成画,处处有风情,夜来观邮票,欢乐知多少?又如剪纸家,长沙的秦石蛟、徐明星,山东的顾品芬,江苏的陶铨,他们的剪纸为集邮创出了新路,只要有新邮出来,他们马上剪纸,刀下生花,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真是美极了,和邮票上的人物相得益彰,更凸显邮票的美感。

通过画与邮票的结合,加上优美的书法,展出以后,很有吸引力,当我们步入这些诗画的邮展,如清风徐来,如山泉涌来,使我们心旷神怡,温暖如春。

一邮一封

笔者曾多次写文,希望大家重视收集实寄封片,因为实寄封片盖有日戳,日戳是天天变化的,今日一去不复来,想盖过去的日戳是不可能的。“今日的邮戳,明日的历史”。现在有的邮友有不少多余的邮票,日积月累,越积越多,与其积压,不如制成封片。实寄给自己的亲友,特别是在重大的节日或者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多寄几封给朋友那是很有意义的。为了收藏,也可以请收到封片的朋友再给你寄回来。你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开国的那一天的实寄封,现在是非常宝贵的。一美国集邮家愿意用两万美元收集这样的封都收不到。

我的台湾邮友何彼秾先生就特别喜欢收集实寄封片,他的硬笔书法也很好,加上台湾的各种纪念戳,临时邮局戳,五花八门,设计的特别好看,线条细致,轮廓清晰,主题突出,油墨均匀,是非常美观的,这些封片日久天长,等到以后再来收集这些封片相当困难了,此时不集更待何时。笔者收集了不少实寄封片,有名人的手迹,有孩子的涂鸦,有邮友的题词,有故人的思念。上贯古今,涵盖八方,汇编成册,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一部色彩鲜艳的地图册。这些年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制作一些封片、做到邮票、绘画、邮戳和书法的结合,相得益彰。美哉邮票,温暖我心;美哉封片,珍藏我心。这些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些年来,根据我们国家的一些重大事件,我曾制作了一些封片,如毛主席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封和毛主席诗词的明信片。邓小平南巡一周年纪念封。海峡两岸通邮纪念封、和平之旅邮展纪念封等等。设计的很好,很受欢迎。自制封片,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到。如上海的徐自卫先生、湘潭的王福祥先生、长沙的任连荣先生、卢伯雄先生、沈阳的黄定远先生、深圳的曾镇溪先生,他们的自制封片多次展出,很受欢迎。所以说集邮与美学是如影相随,如叶配花,不可以分离的。邮票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发现和用心才可以使邮票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罗丹说的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探索,只有发现,才能让邮票能够温暖这世界,温暖我们的心啊。

一邮一文

有了好的邮票就应该写出优美的文章来解读邮票,歌颂邮票。通过文章的渲染来抒发邮票的内在美。现在中国邮坛有不少朋友用文章来描写邮票,介绍邮票。其中写邮文写的多的,写的好的,既具有时代的意义,又阐述了邮票的内涵,使人看了从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如兰州的赖景耀先生、张家界肖高键先生、长沙卢伯雄先生的文章,文风犀利,敢于批评也敢于表彰,而且卢伯雄先生每篇成文之前,都能有根有据,有理有节,图文并茂,受到好评。江西方立武先生的文章特别美,对邮票的讴歌,匠心独具,清晰淡雅,欲罢不能。又如山西原化周先生和安徽徐敬宾先生的文章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任何邮票进入他俩的文章,使人读后有如进入百花园,清香阵阵。又如沈阳的黄定远先生、牡丹江的刘国安先生他们对邮票情有独钟,对两岸的邮票悉心研究,经常写出两岸可喜同一的文章,用邮票同一的题材说明两岸的同胞同根同源。方寸相连,骨肉情深,读了他们的文章使我们看到祖国统一的远景即将到来,深受鼓舞。

让我们齐心合力,用邮票来寄托我们的深情,用诚挚的感情来表达我们对人世间美好的向往。在这个电信和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用拇指来联络感情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的情感在那些写满祝福的封片上会更加值得留念和回味。时代在飞跃,光阴会记在一枚枚的邮票上,让我们用心,让我们用情,来制作更好的实寄封,使她像飞翔的海燕,向五海四海纵情地翱翔,温暖着这美好的世界吧。作者:黎泽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