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简短有力的话语,寄托了总书记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希冀。
传统文化和民族经典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很多都在我国邮票中得到集中体现。小邮票见证中华大历史,方寸间包罗文化万象。我国邮票在传承文化方面独树一帜,为生动阐述传统文化经典发挥了独特作用,从未“去中国化”。
早在1878年,大清邮政发行的中国第一枚邮票——/1》到《宋词》……文学名著系列、古代绘画名作系列、传统文化节日系列、文化古迹和景观系列,等等,我国邮票一直注重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新瓶装旧酒,历史之厚重流传万世,文化之大美历久弥香。
能发挥如此作用,正是因为邮票不仅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还是一部海纳百川的“百科全书”。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负载邮政使命,还具有宣传教育、传播知识的作用,可以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尤其是以悠久历史传统为根基的民族文化。
可以看到,一枚枚精美邮票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史、哲精髓,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古代先贤矢志不渝传承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一系列道德理念、自然观念、生活态度。这些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正是源自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深厚历史文化根基。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于方寸间打下文化的烙印,细细品味邮票,读懂邮票背后蕴含的深意,体会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把经典嵌入脑子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捷径,对复兴传统文化也必然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邮票,得到了认同、重视与喜爱,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影响,这是邮票的光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有利于集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应该成为今后研究分析的重点方向,着力通过邮票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发掘,创造出更多文化价值,这对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