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龙居集邮忆往昔

随着/1年的到来,龙成为华夏大地人们聊天的话题,因为龙具有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就在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着工作、生意、学业等等龙年腾飞、好运如意的时候,我回到山西龙居老家过春节。

此次我回龙居老家不仅要过春节,还担负着和我一样喜欢龙文化邮戳邮品的邮友们的殷切期望,要为他们邮寄龙年大年初一盖“龙居”日戳的封片。为了能确保顺利完成邮友们交待的任务,我回到老家后立即赶往龙居邮政所了解情况,邮政所领导还是12年前我去办理二轮龙票封片时接待我的人,他热心的告诉我没有问题,到时来办理就行。

在家乡,每当静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想起24和12年前一、二轮龙票发行时寄封的情景。回想我的集邮历程,好像每个龙年都是一个节点,以12年为一个阶段,大致可以概括为:一轮龙票之前,集邮稚嫩阶段(收集邮票);二轮龙票之前,集邮积累阶段(收集邮品);三轮龙票之前,集邮发展阶段(研究集邮文化)。

在第一轮邮票发行前,我所处的环境既没有集邮组织也没有供集邮交流的条件,也没有订阅集邮刊物可供学习邮识,集邮只能在朦胧和盲目中摸索。在第一轮龙邮票发行前夕,一些外地邮友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希望我帮忙办理盖“龙居”邮戳的相关邮品,借这个契机我才有了与外地集邮者交流的机会,明白了交流和集邮知识的重要性。这之后,我订了集邮刊物;也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参加一些集邮组织和团体,并在对外集邮交往中,尽力索求民间集邮刊物,从中汲取“营养”。我也从那时起开始有了集邮的初步方向,尝试着做些邮集参加县、地、省等各级邮展,从中悟出集邮的要点,邮品制作的文化内涵和规范性,迈上了正确和规范收集邮品之路,不断地沉淀着集邮知识,同时也丰富了邮品收藏。

到第二轮龙邮票发行时,我首日赶到龙居邮政所给全国各地有联系的邮友制作、邮寄相关邮品,我走向主动集邮的发展阶段。这时期的我有了邮品和邮识的双支点,有与广泛的民间集邮组织的交往,有网络集邮这个好工具的使用,我迈出了集邮文化研究的发展步伐,犹如蛟龙入水或腾空而起,享受着集邮的快乐。

转眼间又是一个龙年,第三轮龙票发行后不久,我再次回到龙居老家过春节。佳期,我带着精心准备的龙邮品,带着盖戳工具如期赴约,在邮政所领导的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邮友们交给我的任务。我在制作邮品的过程中,顺便向周围的人了解龙居地名的来历和含义,从中也扯出一段龙的传人的屈辱史: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等人匆匆从北京城出逃,历经70天数千里奔波, 10月26日进了西安城。这拨人在途经山西运城时曾在我们这个地方住过,因为有皇帝住过,所以有了“龙居”这个地名。如今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龙正在腾飞。但我们也应牢记以前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龙居”地名背后记录的这段历史。来源:目子集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