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闻锺:电台约稿之十七“邮票是艺术的宝库”

邮票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主题的,完美无瑕的邮票总以其精美的图案,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磁铁般地吸引人心,不论是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还是电脑作品,无不凝聚着邮票设计者,雕刻者,印刷者的一片心血。据统计,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直至现代,存于世界各国博物院和艺术馆的约有200多位世界级著名画家创作的世界名画,已载入邮票,供人收藏,足不出户就可以一饱眼福,而且极具韵味。圭亚那发行的“蒙娜丽莎”小型张,用特写镜头直接引导人们欣赏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所创作的那种永恒的微笑。在方寸之中,还凝固着许多芭蕾舞台上最优美的瞬间。“胡桃夹子”“睡美人”“天鹅湖”“白毛女”等著名剧目跃然票上,光彩夺目,引人入胜。

中国邮票陆续再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在瑰丽的艺术宝库中,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门古老的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历史源远流长,书体沿革流变,异彩迷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纵观三千年来书法发展的轨迹,它一直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贯穿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了彰显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邮政从2003 年起陆续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搬上了邮票。

篆书是中国古老的文字表现形式,2003年发行的/1,分别为“西周·毛公鼎”、“秦·泰山刻石”。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鼎内壁铸有多达497字的长篇铭文,铭文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线条遒劲稳健,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镌刻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泰山刻石历代多有摹刻拓本,现存清聂剑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旧拓本29字两块刻石,均陈列于岱庙碑廊。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汉代,以东汉成就最高,因而书史上称为汉碑。2004年发行的/1分别展示了《东汉·乙瑛碑》、《东汉·张迁碑》、《东汉·曹全碑》、《东汉·石门颂》。邮票上的碑刻,具有隶书风格的典型性及在书法史上很高的知名度。《隶书》邮票使用了反阴雕刻法,这种独特的印制方法是我国邮票印制史上首次使用,面值部分采用了红色荧光油墨。

2007年发行的/1,选自我国楷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六块碑帖,依次为钟繇的代表作《宣示表》,魏碑《张猛龙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圣塔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整套邮票以黑、白、灰为基本色,完全保留了碑刻拓片的书法韵味,似有墨香自画面飘出。再以暗红印章、暗红面值点缀,更显得古朴而秀丽。与前两套邮票相比,这套邮票呈现出一种碑刻感极强的艺术效果,邮票采用了三维立体浮雕压凹工艺,充分展示古代碑帖的质感。此外邮票碑面的黑色是专门使用的特制黑墨,碑石原汁原味,并透出星点石质。

2010年发行的/1图案选取了天下三大行书,分别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和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同时发行的小版张采用安徽宣纸印刷,是全球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不仅彰显了安徽宣纸的独特魅力和盎然生命力,更完美体现了宣纸和邮票共有的历史传承,既保持了宣纸特征和墨宝原有神韵,又实现了“国家名片”与“国宝宣纸”的完美结合。

2011年发行的/1主图分别为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初月帖》、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采用还原的手法,以朴素的底色来衬托草书名家作品的特点,使观者在方寸之间能领略到陆机作品的天然、王羲之作品的随性、张旭作品的潇洒和怀素作品的奔放等特点,从而去捕捉这些大师在创作时可能的一种状态

在欣赏邮票的同时,汲取先进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邮票这扇小小的窗口,去寻求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作者:闻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