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闻锺:电台约稿之十一“要学会正确的集邮方式”

当集邮者迈入集邮的大门,往往会眼花缭乱,眼睛里不能见到邮票,看到了就像收归己有,集邮者都有一种求全的欲望。

邮票诞生170年来,纵观邮票发行史和集邮发展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把黑便士邮票发行以来的每一种邮票收齐。著名集邮家英王乔治五世曾想凭借皇家的实力有所作为,但在他集邮28年之后意识到想拥有全球所有的集邮珍藏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全力收藏英属国家的邮票,最终以25万枚英联邦邮票组成一部世界上最好的“大英帝国”邮票,完成局部大全和珍罕的完美结合,但仍缺“圭亚那洋红色1分”孤品邮票。著名集邮家,邮王菲利普·冯·费拉里(1848-1917),11岁开始集邮,其父是意大利著名银行家,母亲是当时全欧洲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后盾,从不讨价还价地购买所需要的邮票,向着把世界各国发行的每种邮票都收集1枚的目标不懈努力,30年间耗资125万美元,垄断了包括瑞典3斯基林邦科错色票、圭亚那洋红色1分票、中国红印花小字壹元等珍品在内的四分之三的珍罕邮票,被公认为拥有当年世界上已知的最多、最全的一部邮集。

如今,世界各国每年发行的邮票越来越多,单靠个人的一己之力,集邮者已经不可能实现大全的目标,并且也没必要这样做,对于年轻人更是如此。十几年前的2000年全世界邮票已经发行17836种,面值高达8876美元,试想有哪个人有如此大的精力与财力来收集整理?

因此,有必要在集邮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确立集邮目标,有所规划,有所选择。不能见什么集什么,也不能人家说什么好就买什么,跟着感觉走。也不是脱离经济基础去一味求全求珍,过高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只会自寻烦恼。

对于集邮者来说选择一个正确的集邮方式很重要,初涉邮坛的朋友往往不知道集邮该从何处着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是见到自己所没有的邮票就先收集起来,从自己欣赏的角度来说自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要想在集邮方面有所造诣,或者想参加各种邮展,就应当对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及各项专用规则的相关规定作一下了解,确定自己搞哪一类集邮,收集哪些邮票、集邮品,如何研究、利用,组织什么样的邮集,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另外作为一个集邮者要学会运用集邮书籍,读懂集邮的书,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不管是资深的集邮者,还是初入门的集邮者,集邮书籍就是一个无言的老师,集邮者一定要多向老师请教。许多集邮书籍是以专著、日记、趣闻轶事、小说传记的形式记录集邮的方方面面,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录中会得到很大的收益。

集邮者还要学会制定目标,初级的集邮者以收集邮票为主,随着集邮时间的增加,集邮者的集邮阅历不断增加,就需要一个明确的集邮目标了,这个目标因人而异。喜欢专题集邮的人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喜欢邮政历史的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国际集邮联的国际集邮展览评审规则中有很多种集邮方式供集邮者选择。

丰富多彩的集邮方式,为集邮者打开一扇扇集邮之门,为集邮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集邮空间,但学会正确的集邮方式,有目标、有步骤地集邮,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能够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作者:闻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