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闻锺:电台约稿之九“邮票的时代性”

方寸天地展示时代风云的变幻莫测,邮票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历史发展进程的任何一点变革创新,都会在邮票上有所反映。

邮票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形态,不同时代会赋予邮票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同时期发行的邮票,在邮票选题内容、设计和风格、印刷特点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铭刻着时代的烙印。新中国成立之初,邮票上相继出现了指南针、地动仪等古代科技成就,激发人民的创业信心,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许许多多辉煌的成就,正负电子对撞机、秦山核电站、长江三峡截留、京九铁路通车、神舟飞船首飞成功、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纷纷成为邮票的主图,使人民欢欣鼓舞。欣赏文革邮票,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个动乱荒诞时代的英姿,让人难以开怀一笑。

1999年发行的56枚邮票连印的/1,从飘逸的舞姿到艳丽的民族服饰,无不透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之美。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而发行/1,分别以“欢庆、合作、繁荣”为主题,“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体现“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合作”邮票画面采用“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的安排)字样、皇岗口岸等作为设计元素,体现了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繁荣”邮票画面主要采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西部通道等作为设计元素,体现香港回归祖国后克服种种困难,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保持了繁荣稳定,这三枚邮票完整地表达了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的一个过程,从回归当年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礼物,到CEPA协议的签订促进了香港的发展,再到深港西部通道的开通对香港未来的影响,10年的过程表现得极其完整,把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对香港发展的自豪之情、对香港未来的祝福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

近些年,中国邮票上出现了不少尖端科技、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世界关注的题材。同时在邮票的设计手法上,固定不变的现实主义的框框有所突破,夸张、变形、模糊的艺术手法已经被邮票设计家掌握和运用,抽象之美给人们留下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方寸天地百花齐放的美景,显示出一个泱泱大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大潮之中。

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邮票设计、印刷中,1994年发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邮票,是我国第一枚完全用电脑设计的邮票,用电脑设计邮票是我国邮票设计和印刷的一次技术飞跃,自此,越来越多的用电脑设计的邮票相继问世,运用领先世界的印刷手段,印制出的邮票更精美。

新中国邮票选题包含了历史事件、建设成就、古今人物、风光名胜、都呆文武、自然资源、体育运动、文化艺术、国际交往等方面,可谓丰富多彩。运用小型张、小全张、无齿邮票、小本票、发光邮票的形式,既有民族特色,又反映现代文化水平,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作者:闻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