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诞生38年之后的1878年,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邮票,但由于邮票是“舶来品”,对“Postage stamp”一词的翻译有很多种,官方的称谓是信票、机器印小票、印票、印图、国印、信印、信资图记、信资印图、图记票等等,民间的俗称有老人头、人头、龙头、鬼头、邮券、佛头等等。中文“邮票”一词最早见于1888年3月12日台湾邮政总局颁布的《台湾邮政总局告示》和同时发行的台湾邮票上,一直沿用至今。
邮票的准确定义是指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预付邮资凭证。这里要注意两点,其一,邮票必须是由国家或地区的邮政部门发行。国家的概念是有公民、有领土、有主权,三个条件俱全才能够发行邮票。当然,光说国家发行还不够,比如中国的香港邮票、澳门邮票就是由地区邮政发行,还有许多解放区邮票是由当时的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发行,而不是由国家发行。邮票必须强调由国家发行,任何部门、组织、个人无权发行邮票,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发行邮票的国际组织。其二,邮票是邮资凭证,是作为邮件纳费标志的有价证券,包括邮票,印在信封、明信片、邮简上的邮资图案,邮资机打印的邮资符志。如今世界上有些国家印制、出售邮票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但也没有改变邮票的基本功能是邮资凭证。
但邮资凭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某些邮资凭证会成为无效邮资,比如经邮政主管部门公告停止使用的邮票、明令取消发行的邮票、邮资封片简、外国邮票、已经盖销或者划销的邮资凭证、从邮资封片简上剪下的邮资图、污染残缺或者变色、褪色的邮票以及畸形的倒印、漏印、漏齿、折白邮票等等。
邮票的基本属性是邮资凭证,这是邮票发明的初衷,邮票是寄件人交付邮资的标志,是寄件人与邮局之间邮政服务的契约形式,是邮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邮票在通信领域具有使用一次性、币值相对性、预付邮资值不可变动等鲜明特点;邮票的另一个属性是经济属性,表现在邮票是特殊的商品。同样一套邮票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其表现的性质就不同,在通信领域,是邮资凭证是预付邮资的一个标志。在集邮领域,邮票成为购买、交换的对象,就变成一种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主要表现在邮票是统一设计、统一印制、统一发行,不像一般商品那样,由任意多个企业自由生产。除普通邮票之外的只能一次性生产,不能多次重复印制。邮票的价值在发行期之内是按所印面值出售,同样纸质、同样大小、生产成本完全一致的两枚邮票。会因其面值的不同,售价也就不同,所以说邮票的价格是脱离价值的。随着邮票发行时间、村适量、市场的供求变化,邮票的价格会更加脱离面值。因为邮票不是人民物质生活的必需品,当某个品种引奇缺而导致价格高涨,不会波及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会引发社会问题;邮票的第三个属性是文化属性,即艺术的载体。邮票被集邮者作为欣赏、研究、收藏的艺术品时,这时的邮票既不是邮资凭证,也不是特殊商品,而是艺术载体,具有文化属性。邮票精美的画面是反应太热闹类文明的一种精神产品,是展现社会进步的宝贵历史文物,是传播各种知识和政治主张的文化媒体。
集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作者:闻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