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闻锺:电台约稿之二“爱上邮票”

伴随着/1,赋予了集邮的名称“philately”,有了专业的集邮杂志,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的邮票拍卖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邮组织。1878年,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在巴黎召开,标志着集邮活动已经跨越了国界。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正式在巴黎成立,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

中国的集邮活动比西方晚近四十年,1878年中国第一套邮票的发行,首先吸引了在华的外国人的集邮兴趣,直到1890年才有了中国人参与集邮活动。

谁也不会想到,这种小小的邮票会在集邮文化活动中发挥如此独特的作用。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爱好像集邮一样赢得亿万人的青睐,博得全社会各阶层的认同。名人集邮,更是为世人关注。马克思鼓励自己的女儿爱琳娜集邮;美国的很多位总统也集邮,最著名的就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直到逝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在欣赏邮票;英国的国王乔治五世、伊利莎白二世都是著名的集邮家;日本的前首相小渊惠三不但自己集邮,还对日本的邮票发行以及集邮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还是位邮票设计家,她设计的《天国准备欢度圣诞》让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西哈努克亲王也亲自设计过登基大典、世界佛教会议等邮票;高尔基在旅居意大利的时候,正是集邮为他的流亡生活增添了乐趣;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同时,钟情于世界各国奥林匹克邮票的收集,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成立了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并担任会长直至辞世。在中国,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后,亲自过问印制新邮票的事宜;毛泽东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广州政治讲习班教官时,曾帮助姜治方收集邮票,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时,在开国大典邮票上为杨绍明签名,如今这珍贵的半版邮票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宋庆龄、李先念、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集邮给予过很大支持,夏衍先生也是著名的集邮家。

集邮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寸小纸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集邮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印刷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集邮是一项“有教育价值的文化活动”,在中国,集邮活动也成为一种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闻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