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闻锺:电台约稿之一“邮票诞生及影响”

邮票是一个舶来品,诞生于十九世纪初后期的英国。

邮票的出现不是偶然,是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产物,原有的邮驿制度和早期的邮政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再加上普通民众难以支付高昂的邮政资费,新型邮政的改革迫在眉睫。英国著名的改革家罗兰·希尔,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在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邮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著作,并向议会递交了这个议案,建议邮件不分远近,只要重量为0.5盎司一律收费1便士的均一邮资制,并且实行全部预先支付邮资,这种预先支付邮资的凭证就是今天人们所见到的邮票。

1938年8月17日,英国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罗兰·希尔的议案,决定英国自1840年1月10日起推行1便士均一邮资法,维多利亚女王公开宣布放弃免费用邮的特权,并任命罗兰·希尔主持邮政改革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邮政改革,将创意中的邮票变成现实,罗兰·希尔具体组织和决策设计了邮票草图,邮票主图为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1840年4月15日,印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邮票为19×23㎜,面值1便士,无齿孔,有背胶,带小王冠水印,使用黑色油墨印制,人们习惯把它称为“PENNY BLACK”(黑便士)。国家邮票使用维多利亚女王头像,显示了发行邮票的权威性,有通过邮票宣传了英国,宣传了女王。黑便士全张240枚(当时1英镑等于240便士),横行12枚,竖行20枚,每枚邮票上端中部有“POSTAGE”,下端中部“ONE PENNY”,左下角印有英文字母从A到T,表示邮票在整张邮票中的行,右下角印有的字母是从A至L,代表了邮票每一行的第几枚。全张240枚邮票,从AA一直到TL,组版方式简明易查,170多年后的今天,很难见到整版或大方连的黑便士邮票,只能从小方连上领略黑便士邮票的魅力了。

为了让公众宣传邮票的使用方法,在整张邮票的边纸上,还印有“每枚1便士,每行12枚,1先令,每张1镑”,“请把背胶沾湿,,贴在信封右上方”,“销信别把背胶弄掉”等宣传文字。最初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邮局出手时要将邮票一枚一枚剪开。

黑便士邮票规定1840年5月1日出售,5月6日正式使用,当天卖出去2500枚。,心急的人没有等到6日就超前使用了,现在发现一枚1840年5月1日的实寄封,3枚5月2日的实寄封。5月6日的首日实寄封存世也是屈指可数。已知的一枚1840年5月6日的10枚连票实寄封,1968年被发现,1990年在伦敦世界邮展上首次公开展出后,2000年被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25万英镑买下,纳入皇家邮集。与黑便士同时诞生的还有面值2便士的蓝便士,1841年2月又印制了红便士。

国家经办邮政,发行邮票,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又一次进步,也正是邮票的出现,使得近代邮政事业迅速的发展。罗兰·希尔因发明了邮票,也就成为全世界邮政史和集邮史上深受敬仰的开拓者,被尊为“邮票之父”。

邮票很快在全球得以拓展。从1840年至1860年,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行了邮票。中国也在1878年,发行了以“龙”为主图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根据纸质和印刷的不同,分为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厚纸大龙,其中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为存世孤品,成为中国早期邮票中的珍品。

邮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并且也有了分工,邮票的功能也在细化,诸如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等等。伴随着邮票的出现,一种嗜好也随之风靡世界,这就是集邮,小小的邮票征服了世界,给人们创造了广阔的收藏空间和充裕的商业机遇。作者:闻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