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票”
猴票价格的飙升,无疑是2010年最吸引集邮者眼球的事情。2010年是中国生肖邮票发行30周年,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在2010年的表现,不但引起了集邮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猴票价格从年初的4位数,到年底已达5位数,昵称“万元户”。全张猴票的涨势更是令人心跳,2010年5月12日香港嘉德拍出99.68万的高价,2010年9月12日在香港又以突破百万价格的115万港元成交。
猴票价格的飙升,带动了各轮生肖邮票及生肖小本票价格的持续上涨,同时也带动了老票价格的上涨,整个邮市不断升温。
利用假猴票骗钱的事情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猴票“翻跟头”的价格更是令制假手段不断翻新。2010年3月16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针对市场上出现的“联合国邮政首发世界十二生肖大团圆邮品”、非法制作发行的《生肖邮宝》发表声明,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
在杭州2010全国邮展展出的两部“猴票”邮集中,观展者数出了100多只猴子,邮集价格达到百万元以上。
猴票在2011年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值得继续关注。
“世博”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既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许多国家为此发行世博题材纪念邮票,中国邮政陆续发行4套世博题材纪特邮票,并特别发行《/1》小型张四方连版张。上海市邮政公司专设世博邮政支局于3月18日开业,邮政编码为201051;上海世博园邮政网点提前在4月20日营业。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分别获得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授权,推出多种世博题材集邮品,为世博特许商品,并有新视窗纪念封、木质明信片等多种新型集邮品亮相。
“大龙邮票”在130多年后重返“老家”,在天津馆展出,“邮票王国”的列支敦士登馆展出了一幅用5万枚邮票拼成的山水画,并在10月29日举行“邮票日”活动。观众也可在日本产业馆体验“未来邮局”。
数以万计的集邮者参观上海世博会,上海邮友热情接待了全国各地的邮友。文献集邮研究会、网络集邮研究会、蜀陵邮学会、东方封片戳研究会、东联原地集邮研究会等一批民间邮会纷纷组织会员参观世博和上海邮政博物馆,举行年会、学术交流、联谊等活动。
上海世博会使更多的人认识邮票、了解集邮。世博推动集邮活动,功德无量。$$分页$$
“国展”
为迎接中国2011年第27届亚洲国际邮展,12月10日至13日,“杭州2010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杭州图书馆举办,展出各类邮集303部1200框,另有集邮文献83部。本届国展规模大、类别全、水平高,展品获奖范围广,涌现出了许多新人新作。
在全国邮展期间,分别召开了全国集邮联六届四次理事会、全国集邮联宣传工作委员会、全国集邮联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会议。
国展的框数能否更多些,给新人更多参与的机会;举办地点尽可能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展场位置更要考虑到交通便利,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展场布置上更人性化些,展框距离、展场灯光亮度、展场温度更适宜观展。由此,全国集邮联可否制订一个国展标准,在具体细节上有可操作性,并且规范化。
“佳邮”
佳邮评选已连续举办了30届,搭建了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个大舞台,已成为中国邮政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2010年4月18日第30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晚会在河北邯郸举行,《/1》获最佳邮票奖;《/1》、《/1》获优秀邮票奖;《/1》获最佳设计奖;《唐诗三百首》获最佳印刷奖。
本届佳邮评选共收到有效选票551523张,其中网络选票436799张,占79.2%;明信片选票114724张,占20.8%。与第29届佳邮评选相比,总选票数翻了近一番,其中明信片选票减少17%,网络选票则增加233%。网络对集邮的影响可见一斑。
今年第31届佳邮评选将增加手机短信一项,体现了佳邮评选的与时俱进。
对颁奖晚会模式,还需广开言路,以求改变。颁奖嘉宾换以集邮家、集邮者、邮政模范如何?总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吸引更多的集邮者、普通百姓参与其中。
“会员”
2010年12月10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集邮联六届四次理事会披露,截止到11月,会员从年初的近155万增长到近168万,增长了8.47%。
会员是集邮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到2012年全国会员人数突破200万也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五年工作纲要(2008-2012)》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指标。全国集邮联要求“各级邮协要明确发展目标,加强会员管理,不断壮大会员队伍”。2010年各级邮协常抓不懈的工作,使会员人数得以大幅增长,这个利好消息,鼓舞了各级集邮工作者。
从2007年的约122万,到2010年的168万,三年净增会员46万,数字里有没有泡沫的成分呢?
会员的增长取决于诸多因素,会员的特供邮品便是其中之一。对每年会员特供邮品的设计、制作、下发,有关部门可谓绞尽脑汁,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外。如何保持特供邮品的光环,使会员有荣誉感,以此促进会员人数的增长,而不是相反,仍是摆在全国集邮联和各级集邮协会面前,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分页$$
“邮王”
收集、研究中国红印花加盖系列邮票的丁劲松再次引起集邮者的关注。先是他的《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以95分的高分在5月8日至15日举行的英国2010世界邮展中获传统类大金奖。该邮集曾于2008年9月参加全国邮展(南昌),获大金奖加特别奖;修改后在2009年4月中国洛阳世界邮展上再次获得金奖加特别奖。红印花加盖系列邮票中的“红印花原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红印花当伍圆倒盖”、“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被称作“华邮四宝”,亦称“红印花四宝”。丁劲松让此“四宝”齐集于一部邮集中,殊为不易。
2010年8月又传来丁劲松向香港林文琰购得红印花小字“当壹元”四方连和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等华邮珍品的消息。当年周今觉用2500两纹银从费拉尔遗孀购得孤品红印花小字“当壹元”四方连,使已流入外国人手中的清代华邮珍品,重回中国人手中,赢得了中国“邮王”的尊称。1947年,“邮王”又以330两黄金出让给集邮家郭植芳先生,郭被誉为“新邮王”。1982年郭夫人以30万美元转让给香港集邮家林文琰先生。这件被誉为“东半球最珍贵之华邮”,凝聚了几代华人集邮家的爱国之情。
丁劲松向林文琰承诺郭植芳夫人当年所提条件:不售让与外国人、也不交付拍卖,并说“我收集中国古典珍邮,原来纯粹是个人爱好,现在感到是责任所在,与其说是拥有了它们,还不如说是一个守护者”。
丁劲松可谓“邮王转世”,他的“红印花”邮集在世界邮坛上再获佳绩,指日可待。
“邮会”
2010年挂靠在各级集邮协会下的民间邮会,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办邮报、出邮刊、开设网站,异常活跃。邮会间的“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创新活动,也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多的领导参与民间邮会的活动,给予支持和肯定。民间邮会成为官办集邮组织的有力补充,成为中国集邮从“集邮大国”到“集邮强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由于网络的普及,民间邮会纷纷开设的“/1》、5月25日《/1》、9月3日《/1》、12月7日《/1》、12月12日《/1》。虽然增发套数不是近5年最多的(2006年4套、2007年5套、2008年7套、2009年9套),也比2009年的9套减少了近一半,但从增发邮票的发行时间上,可谓“从年头增发到年尾”,且有3套邮票都是特种邮票。
《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的增发,使众多集邮者在新年第一天便碰上见不到新邮票,寄发首日封的愿望落空。这套增发的邮票,志号排到一个月以后发行的2010-4《/1》之后,也透露了临时增发决定时间之晚。
到年末又在6天之内,连续增发2套特种邮票,更是大大超出了集邮者的想象力,给年册的设计、印刷造成很大的难题,也推迟了年册的销售。增发《中国资本市场》小版票,使预订户两次补款,这在近30年的新邮预订中,也是“头一遭”。
2010年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对“擅自变更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要进行处罚,集邮者盼望《管理办法》自2011年1月1日施行后,增发邮票的随意性能有所改变;即使遇到突发事件而增发邮票,也尽可能及早公布邮票图稿,改变“增发”一词在集邮者中的“负面效应”。(王宏伟 沈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