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中国邮票上的红十字日

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前面给大家介绍了/1一套一枚。在我国的邮票发行史上,红十字题材的邮票发行起步较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从未发行过红十字邮票。新中国成立后,原邮电部于1955年6月25日发行了第一枚红十字邮票———纪31《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这也是我国的第一套医疗卫生邮票;1984年5月29日,原邮电部又发行了J102《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邮票。

国际红十字会的诞生国际红十字会诞生于1863年2月9日,创始人为亨利·杜南。后人为了纪念杜南,就把他的生日5月8日定为国际红十字日。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或许细心的集邮爱好者已经发现了1984年和2004年发行的邮票,其发行时间并不相同:前者为5月29日,后者则是3月10日,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说起。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我国的旅顺爆发。为救援东北战地难民,上海沈敦和等人,联合英、法、德、美各中立国人士,于3月10日组织成立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5月29日订立暂行章程。这也就解释了为同一个纪念日发行的两套邮票,有着两个不同的发行日期的原因。

1906年,当时的清政府派驻英公使张德彝赴瑞士签订日内瓦红十字公约。这是日内瓦公约自1864年签订以来首次修订。在日本为此次协议签订而发行的明信片中,大清国的龙旗也在上面,这是早期中国参与世界红十字运动最好的证明。明信片上的一男一女分别为红十字运动的创始者亨利·杜南和先驱南丁格尔,他们都从事过战场救护。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大清红十字会;1911年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红十字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红十字会性质由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1950年),到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5年),再到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1993年)。可以看出,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外延不断扩大。反映在邮票上,虽然我国只发行过三套红十字邮票,但充分展现了三个时期的特点。

早期红十字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国际红十字会的诞生以及随后相应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国际法的保障。在红十字运动诞生的前夕,就出现过红十字运动的先驱人物,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为医务界所熟悉的、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一1856)中从事战场救护的英国人南丁格尔。南丁格尔是现代医务护理创始人,为表示对她的尊敬与景仰,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各国在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士。1926年,葡萄牙发行了1套2种红十字附捐邮票,画面为提着油灯看护病人的南丁格尔,这是世界上第一套南丁格尔专题邮票。此后,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都发行过南丁格尔的纪念邮票。 

1913年,中国女界红十字会成立。虽然在有关的文献上,对于女界红十字会的介绍并不多,但是从一枚早年中国女界红十字会赠送的明信片上,我们可以对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这枚明信片的中间是红十字标志,两侧分别为中国女界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徐世昌夫人和理事长熊希龄夫人的肖像,中间则是中国和法国国旗,并有篆书“中国女界红十字会赠”的字样。值得一提的是,熊希龄夫人朱其慧在我国早期的慈善事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世界红十字邮票的分类

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红十字邮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个为纪念红十字会以及著名人物周年而发行的邮票,另一类则是以“红十字”邮票为载体的附捐邮票,其中芬兰自1930年起,连年发行“红十字”邮票,附捐邮票种数之多占已发行邮票种数的四分之一。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于1915年发行的加盖有红十字会标志的附捐邮票,是世界上第一套以“面值+附捐额”样式发行的,现在这一样式已被世界各国(或地区)邮政部门广泛采用。

从1914年开始,很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行了红十字(红新月、红狮与太阳)邮票,尚未发行红十字邮票的仅为少数。各国除不定期地发行有关红十字的纪念、附捐、免费等类邮票外,有些国家则坚持按期发行。几十年来,形成系列的红十字邮票,如英联邦国家1963年发行的同图案红十字百年纪念邮票35套,每套2枚,共70枚。法国、芬兰、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也都要发行红十字系列邮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