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面对打折新邮,是否能做到进一步减少发行量

2022年的新邮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目前的7套新邮有3套都是打折的,即使没有打折的邮票涨幅也不大。为何打折票层出不穷,发行量能不能进一步缩减?

已经发行的7套邮票,打折的除了《中墨建交五十周年(与墨西哥联合发行)》纪念邮票是2枚套票,其他的都是4枚及以上套票。由此可见枚数对于邮票是否打折相当关键。一般来说单枚套票打折的几率会小一些,而4枚以上套票几乎全军覆没,2-3枚的看题材,题材一般也在必打的行列。既然如此,对于这样的打折题材能否继续缩量呢?

《中国古镇(四)》特种邮票

本月即将发行的《中国古镇(四)》特种邮票,因为大版是16套,发行量依旧为800万,这样的量几乎注定了其打折的命运。其实发行量还有下降空间,但邮政怕影响自身的利益,放弃了减量,让其自生自灭起来。按照刚性需求,即预定量+零售量+首日封+库存,这套票最低可以做到多少呢?根据510万的赠送版来计算,刚性需求大约550万套,如果按照这个发行量,此票应该不至于打折。而且大版肯定还有不少上涨空间,因为大版发行量仅34.4万,比2006年的大版还少。但邮政就是舍弃不掉眼前的利益,这样的系列邮票自然产品册会多一些,还要把前三组找出来一起出册子,这样一来用量大增,生生多发了250万套,多出这么多邮票,不打折是不可能的。红楼梦(五)大版和古镇一样都是16枚,因为零售量略多,刚需大约570万,但实际发行量860万,多出了290万,邮政对市场的需求量盲目乐观,判断失误,使得红楼梦的最后一组依旧打折。

下个月即将发行的洞庭湖特种邮票,设计的确实不好看,不过设计不好如果发行量够少也可以弥补其不足,但发行量也没少到哪里,660万,看起来的确比古镇少了不少,但要知道这是6套的大版,又是减套不减版的典型。此票刚需大约480万,发行量660万,还是多发了180万,套票不涨产品册也没什么购买量,最终这180万的存在还是会导致打折。

今年的套票最低量《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590万有没有多发呢,回答是肯定的。此票大版是2套,刚需量大约450万,看似590万蛮少的,实际上还是多发了140万,再加上题材不热门,面值又高,打折是必然的。

那为什么同样是590万,小型张就能升值,而套票就得打折呢?小型张是传统的收藏项目,也是历来炒作的对象,从历史上看,小型张的表现好于套票。小型张虽然没有大版的存在,但是按照100枚一盒进行包装的,交易的时候,成盒小型张是个交易单位,正因为如此,小型张的散张存世量是相当有限的,盒装小型张一般不会拆封。这样一来,590万的量小型张就比套票更占优势了。

目前对于这样的多枚套票打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减量,除了刚需之外,额外的发行量要减少,这部分发行量不能超过100万,甚至对于冷门题材来说不能超过50万,做不到就不要发。但中国邮政的选题大部分都是打折题材,这也是没办法,制度限制了很多选题的发挥,不会像很多国家一样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来发行邮票,大姨妈题材每年都要占一定数量,而特种邮票的设计空间也很有限,而且很多好的选题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入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调整的地方。此外邮政企业为了产品册用量盲目扩大发行量是导致邮票发行量增加的罪魁祸首,但要邮政放弃利益,这比引进喜闻乐见的选题还难。

保证刚需是邮票发行量的底线,如果仅发行刚需的量,理论上邮票就不会打折,毕竟大部分刚需不会流入市场,货源少了,供小于求,打折自然消失。但邮政不满足于刚需,还要发行额外的量,这些量控制得当才能保证其不打折。虽然2019年以来发行量已经降了不少,这部分的量也减少了很多,但还是不够,尤其对于多枚套票应该更少一点,否则还是会打折。这就需要邮政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都能做到呢?作者: 邮海浮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