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解放后集邮组织和集邮家仿印区票漫谈

我在拙文《区票认定应该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原载《中国邮史研究》2007—1)中谈到区票辨伪研究的复杂性原因时提到三点1、不法分子伪造或臆造。2、集邮组织和集邮家复制区票。3、新品种的区票不断被发现。集邮组织和集邮家复制区票,本意是为了加强区票研究与普及的需要,其出发点是好的,却因此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复制的区票鱼目混珠,混淆视听。1982年3月号和7月号的《集邮》杂志上,都刊登了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和澄清。

1982年3月号《集邮》杂志上刊登了杨耀增先生的《“抗战军人”黑色试印票质疑》一文,文中说道1950年杨先生与韦崇福筹印《天津邮学月刊》时,曾借用天津集邮家范兰如所藏的《抗战军人》四方连,制成铜版,原色印于创刊号封面上,在校对时,两人又商定请印刷工人用报纸加印二十张小张图片,作为赠送给资助《天津邮学月刊》的京津沪一带的邮友。为了防止鱼目混珠,除仿印品刷色改为黑色外,制版时按原票缩小了半毫米。原票图幅为28.25×34.75毫米,而仿制品图片票幅为27.75×34.25毫米。后来国外的邮票目录上标出所谓的《抗战军人》的“黑色试印票”,标价较高,应该就是从《天津邮学月刊》编辑部流出的仿制品。

1982年7月号《集邮》杂志上发表了署名“亦鸣”的《谨防伪品》一文,文中说1981年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以邮刊创办一周年和举办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邮展等名义,翻印了一批我国解放区的珍贵邮票,其中包括湘赣边省赤色邮票8分票、淮南区“稿”字邮票、苏中5分区邮票、山东战邮地图1元票等。其用纸、刷色、图样尺寸完全仿照真品,除有经验的集邮家外,一般人难以辨别。鼓楼集邮研究会在翻印时,曾声明在“纪念品”上一律划线和加盖该会自制的纪念章。但实际上,不少未划线、未盖章的已被冒充为“真品”或标榜成“真伪自辨”的待证品,每枚以数十元的价钱(1982年价格)或交换比价在外流通。

同为仿制区票,供普及和研究之用,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为高度仿真印刷,没有顾及后人的困惑,而《天津邮学月刊》仿制时在刷色、票幅上作了改变,辨别起来就很方便了。

为什么人们对仿印区票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清代邮票大都为雕刻版印制,比较难于仿造,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中华邮政的邮票为对立政权发行,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不能仿造,而区票为人民政权发行,其印制受艰苦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多种印刷方法,多数邮票图案设计比较简单,印刷粗糙,纸质低劣,色调单一。大多数邮票采用石印版印制,也有用木刻版和誊写版油印,因此易于仿造。作者:朱天文    文章来源:湖北集邮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