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集邮文化何时纳入文化精品行列?

最近在一个门户网站上见到一个公示,为繁荣当地的文化建设,由市文联牵头举办了首节文艺精品创作奖评选活动,并对入选获奖的作品和个人进行公示,从公示的奖项设置看,包括了特别奖、文艺突出贡献奖、文艺突出繁荣奖,从获奖范围来看,涵盖了编导、声乐、文学、摄影、书画、戏剧、舞蹈、杂技、曲艺、影视、艺术评论、民间文艺等大类和几十个单项,基本上现在能说得上的文化现象都包括了,偏偏是被冠之以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集邮文化”却榜上无名,被排斥在文化圈之外,不免有很大的遗憾。

集邮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表现,被集邮者所钟情的邮票更有“国家名片”的美誉,兼具微型博物馆、小型百科全书之功能,还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历史进程的记录者。而围绕着邮票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都是一种集邮的再创作,在这种创作是一种知识的累计,创作过程需要付出的精力是很大的,可以说集邮的创作一点都不比其他文化表现形式的创作付出少,只是个中的滋味参与者最清楚。

集邮者编组邮集的过程,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包括寻找最合适的邮品、学习更专业的知识,查阅更权威的资料,以达到最大化的完美。编组一部能在世界级邮展上摘金的邮集,实属的不易,每一部成功的邮集背后,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这也是集邮者共有那种“任性”,因为喜欢,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

集邮展览,在群众性集邮活动的普及与发展上,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小小的邮票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邮票上的各种事物就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艺术性而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一枚邮票一个故事,一套邮票一本书,更多的同题材邮票讲述一个更精彩的故事,这个讲故事的过程完全体现在集邮展览之中。并且集邮展览也是多层次的,大到世界集邮展览,小到一个社区的集邮展览,一部邮集从8框128贴片到一页邮集1个贴片的制作,都需要作者的十二分的付出。

其实每年中国的集邮者在世界级集邮展览上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这些成绩也只是在集邮这个“狭窄”的小圈子里得到承认,为什么集邮的获奖者不能与同属文化范畴的文艺大家族共聚呢?集邮文化的表彰是不是也应该在大文化的表彰里占有一席之地?集邮人的辛勤付出是不是也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记得以前曾有很多集邮者对这样的话题呼吁过,也曾引起过很多人的共鸣,集邮文化究竟该向何处发展,是继续孤芳自赏,游离于主题文化之外?还是通过各级集邮组织的努力,以卓越的成绩,列入到文化圈中,为国家的文化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用邮票讲好中国故事,用集邮的方式去实现中国人的集邮梦想。作者:杨文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