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外交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15年3月31日出版的《中国集邮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李克强总理与瑞典首相勒文共同出席中瑞建交65周年纪念封揭幕仪式并在纪念封上签名的新闻。

总理亲自出席“外交封”揭幕仪式并在“外交封”上签名,这对广大集邮工作者和集邮爱好者来说,不仅是一种无言的关怀,更是一种奋进的动力。同时,这也说明了“外交封”愈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和魅力。

在笔者看来,“外交封”的成功,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集邮要有创新意识。

问世于1999年1月1日的“外交封”,是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和外交部集邮协会联合制作,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外交系列特种纪念封。其表现内容以中外建交周年纪念为主,以重大外交事件为辅,展示的是国际间的交往,反映的是国家层面的大事、要事,题材重大,形式独特,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可以载入中国集邮的史册,而且可以载入新中国外交的史册。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外交封”准确记载了中国和建交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建交日期等,反映了各国的自然、人文特征,集政治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身,折射出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这也是其魅力所在。

第二,集邮要有责任意识。

“外交封”有着很好的题材概念,但并不是有了好的题材就一定能有好的产品。这些年来,在我国集邮领域,这样或那样的纪念封,出现了不少,而且有些封的题材也很独特。但是,能像“外交封”这样坚持下来,而且愈做愈好的,却不多见。众所周知,集邮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项文化事业,但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付出汗水和劳动,尤其是要做出好的产品来,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没有长期的坚持,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第三,集邮要有大局意识。

所谓大局意识,就是我们不论是开发一项集邮产品,还是做出集邮方面的某个决策,都要从中国集邮的长远发展着想,都要关注其带来的社会正能量,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外交封”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它所具有的大局意识。首先,“外交封”的制作和发行,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如果想着怎样去赚钱,估计发展不到今天这样。其次,作为一种集邮文化的载体,“外交封”在传递我国与建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促进双方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产生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效益以及国际影响力,都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余汉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