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集邮文献展品是什么?评什么?怎么评?

“长沙2014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落下帷幕。笔者集邮文献展品《陈森元免资集邮文集》有幸参展。观展归来,再次学习《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规则》、《补充规定》、《指导要点》,结合自己的参展文集,冷静思索:“集邮文献展品是什么·评什么·怎么评”,一家之言,有感而发,班门弄斧,估妄言之。

一、集邮文献展品是什么?

集邮文献展品是什么?这似乎是参加文献邮展“小儿科”问题。然而,不同的文件,规定其不同的准入。

《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规则》(2003最新版,下同)定义为: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票、邮政历史及其收藏,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印刷的传播物。

权威的《中国集邮大辞典》(2009年版)定义为:以有关邮票、集邮、邮政历史和与之有关的专门领域的所有出版物参展的展品。

两者定义不同之处,有一个攸关集邮文献参展准入的“命门”,是“所有印刷的传播物”,还是“所有出版物”?凡与邮票、邮政、集邮有关的文献,前者只要是“印刷的”,不论何人、何地印刷,皆可入展;后者则要是“出版物”,这就有一个出版物的标准书号和何处出版的问题。当下全国邮展准入是按照“出版物”要求的。有国内标准书号的出版物,不在话下,近几年,允许有新闻出版“内部准印证”的出版物参展,方便了参展者,这是一大进步。但具香港书号的出版物尚不能参展,把一批香港优秀集邮图书,拒之门外,十分可惜,也不符申言与国际接轨的规则。没有书号和准印证的集邮文献,更是望洋兴叹了。

再说,既是中华全国邮展,应该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展品(除非集邮者自己没有报名)。香港书号的集邮文献展品,因此,也不应否认。

集邮文献展品按类别,包括集邮手册、专著、目录、期刊、文章等。众所周知,不赘述。

二、集邮文献展品评什么?

集邮文献展品评什么?评审内容按评审展品标准而定。全国邮展参照执行的《E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规则》:——“内容的处理”评审标准:要求评价在展品中显示出来的文学风格、清晰度和表达技巧。

集邮文献展品是所有类别展品中惟一由非邮品组成的类别。它的评审有其不同于传统集邮、自身的特点,侧重于评审参展者的文学处理水平。文学风格反映作者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清晰度和表达技巧表现作者驾驭文字功夫。评价可从中心内容,层次结构、明晰程度、表现方法、艺术造诣等方面入手。

——“创造性、集邮价值和研究深度”评审标准:要求评价展品所表现主题的总价值,以及展品展示的原始新发现、研究、分析或接近全面了解这个主题所达到的程度。

这条标淮评价集邮文献展品的“知识与研究”,要求较高。重点在:看其是否见解独到,即有“原始新发现”、研究精深、分析透彻、及集邮价值。评审此项还应与其他同一主题的文献展品比较,并且根据最新出版情况进行评价。有独创性、集邮价值和研究水准及在本领域处于学术前列的展品评价较高。

——“技术性项目”评审标准:要求评价展品的扉页和版本说明、页数、荣誉、文献目录、索引和插图的使用等诸多方面。

此项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明晰,评审视其是否缺项,考查其全面(完整)性、正确性,而且要比较是否有同一主题的其他文献展品,及相互的优劣和重要程度。国展还要看该展品是否具有标准书号或准印证,有书号的展品得分较高。

——“外观印象” 评审标准:要求评价展品的装帧效果、开本及类似的在出版物使用性能上的生产制造因素。为了避免纯商业因素的影响,这条标准仅评审其表现出之负面因素的程度。

集邮文献展品的外观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主要从它的封面、装帧设计、图片、文字清晰美观程度等印刷的艺术效果方面进行评审。外观印象,第一眼感性认识,固然会影响其他项目的评分,但集邮文献展品评审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封面,要“避免纯商业因素的影响”,装帧过于奢华并不可取。

根据上述四个方面评审集邮文献展品,从分值看,“内容的处理”与“创造性、集邮价值和研究深度”各40分,占总分80﹪,是评审的重点,其余二项共20分,列其次。倘若过分看重形式(封面、装帧、开本、出版),而忽视内容(创造性、知识性、学术性、研究性、文学性),那就会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对一部集邮文献展品的评价,无法从其外表上得知,必须研读其内容。展品众多,评审时间有限,得出客观、无误的评价殊多不易。这就要求集邮文献展品评审者,不只是要熟练掌握评审规则,而且要在邮展开幕之前就应熟悉展品的内容,对集邮文献做些功课。某种意义上说,评审者也应是集邮文献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如果是临展受命,3、2个人,仅仅在邮展2、3天内,对百余部展品,走马观花,但凭印象(作者名头、编撰或送展级别、出版单位、展品外观等),匆匆定论,难免有所失当。

这次邮展集邮文献展品用展柜陈列,失去了集邮文献展品参观者可以随手翻阅的特点,人们隔着玻璃,只见封面,不见内容,也不会起任何作用,对观众和参展者都是一种损失。

三、集邮文献展品怎么评?

集邮文献展品怎么评?根据《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规则》、《补充规定》、《指导要点》的要求,适用“打分表”形式,利用一个分数系统,进行合理的均衡的评审,然后,综合展品各方面的质量,考虑最后的总分。

作为参展者,模拟《指导要点》的例子,尝试给自己的展品打分。这既是一次对评审规则、评审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对其他集邮文献展品的认识。自以为是的评审结果,贻笑大方,难免有拔高之嫌。

《陈森元免资集邮文集》,作者:陈森元 2010年 中国免资集邮研究会出品

内容处理(最高40分) 30分

文字表达,讲究文学技巧,较好地运用了插图和图表。书中大多是省及以上邮刊邮报上发表过的文章,收入了在全国集邮联获奖的集邮学术论文,文章水平不一。

创造性、集邮价值和研究深度(最高40分)35分

本书创造性获得高分。作者是第一个提出“免资集邮”,系统研究免资邮品的人。他启发并带动了其他免资集邮者进行同样的研究。虽然主题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见解独树一帜,有许多原始新发现,且研究较深,特别是对解放区免资封片简的论述,提高了本书的重要性。

技术性项目(最高15分)10分

各项技术要求均已达到。本书内部准印。不足之处,是没有标准书号。

外观(最高5分)  3分

开本不够大气,无彩色图片,影响美观。

合计   78分(大银牌)

评审集邮文献展品涉及集邮学术、文化艺术、印刷出版等诸方面,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评审标准没有具体量化指标,见仁见智,各有所爱,也不排除或有某些人为因素影响。故评审要做到尽可能客观、公正、公平,尽量规避误判,有赖评审者的学识水平、敬业精神和学术良心。

集邮文献本质是集邮知识的一种贮存形式。集邮文献展品与其他类别展品有所不同,其他类别展品,可以是传承、购买、也可以请人制作(仅是“可以”,并无贬意)、经提高后参展获奖。集邮文献展品(专著及文章类)只能是作者、编撰者潜心创作的结晶。正如《指导要点》指出:它们大都疑聚着作者本人毕生的心血和研究成果,它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为集邮服务。因此,必须看到展览集邮文献首先应当是鼓励和促进集邮文献创作的一种手段,其次才是争获奖牌。

许多作者执著集邮,著书立说,穷经皓首,默默耕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磨一剑,集邮一辈子,也许就只有这本著作,希望参展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集邮文献展览宗旨,在于通过文献竞赛,促进集邮研究成果的交流,促进集邮的全面发展。因此,评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贯彻这一宗旨,既要坚持原则,也应“以人为本”,找出展品积极因素,规避那种居高临下,专注予“我能扣少分”的做法。在不违背规则前题下,两可之间,适当地就高不就低,多些理解、包容、鼓励和促进,多些人文关怀。由于评审是保密的,毫无透明可言,又是评审终审,没有任何申辨的可能。评审负责人一锤定音,责任重大,评审一定要慎之又填,避免无意和无形间挫伤了参展者的积极性。

此次笔者展品仅获银奖,奖级虽低,但无遗憾。好在解禁的免资邮品研究专著,终于进入了全国邮展,好在本人集邮为乐、而不为(惟)奖牌,好在拙著官方评价不高,民间却有殊荣,经全国许多文献集邮者投票,评为“2010年我喜爱的集邮图书”十佳之一(见《集邮》2011年第8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甚感幸慰。

竞赛硝烟散尽,心情复归淡泊,展望文献集邮,风景明媚依然。作者:陈森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