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浅谈对黄埔军校邮票的几点认识

提要:黄埔军校是首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到来之际,开展黄埔军校邮票研究,分析黄埔军校邮票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进一步加强邮友对黄埔军校历史地位和弘扬“黄埔精神”、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携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的深刻认识。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24年6月16日,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校,培养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军事人才。2014年是黄埔军校建立90周年,为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黄埔精神,笔者通过相关史料的学习和理解,对黄埔军校邮票有几点认识,请师友斧正。

一、关于黄埔军校邮票概念的提出

1994年6月16日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编号1994-6,邮友称这套邮票为黄埔军校邮票,虽然是民间的称呼,但是也基本上得到了集邮界的认可,一些集邮报刊也相继出现了黄埔军校邮票一词。喜欢收集军事题材的邮品的邮友发现,黄埔军校不仅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而且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同时黄埔军校也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典范之一。伴随新中国邮票的发行,许多有黄埔军校履历的人也出现在邮票上,(包括国民党员廖仲恺、李济深)许多集邮者把有黄埔履历的名人邮票也纳入到黄埔邮票的范畴。2014年3月11日,黑龙江省集邮协会下发黑邮【2014】4号(关于征集“纪念黄埔军校建立90周年”集邮主题学术研究论文的通知),在论文主题中,第一项就是黄埔军校邮票及其邮品研究。笔者认为这里指的“黄埔军校邮票”不仅仅是指1994-6“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邮票这一套,应该是涉及黄埔军校元素的所有邮票,甚至包括1949年以后台湾发行的带有黄埔军校元素的邮票,这不仅是海峡两岸邮识学术观点的互动,更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深层次交流。

二、关于黄埔军校邮票的构成

海峡两岸的邮政先后以“军校”之名发行纪念邮票,这“可喜的同一”再次证明了两岸的同根同源。从邮票的构成分析上,我认为黄埔军校邮票应该涵盖军校邮票和军校人物邮票两类。军校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客观的主体,但是不能代表军校的全部,所以黄埔军校人物邮票的说法也是成立的。黄埔军校邮票台湾和中国邮政各发行一套,分别是台湾1974年6月16日发行《陆军军官学校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中国邮政1994年6月16日发行的“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此外1968年10月31日台湾发行《蒋总统勋业纪念邮票》一套6枚,第一枚为黄埔建军。虽然内容有黄埔军校,但名称和黄埔军校无关故未计在内)

黄埔军校走出来的著名人物,无论是其数量、成就和影响而言,远胜于世界上任何著名的军事学校,所以黄埔军校人物邮票内容比较丰富,英烈、伟人、将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都有。因人物邮票的发行两岸管理不同,加上政治因素,笔者认为台湾1975年9月3日发行的特116抗日英烈像邮票很有特点,一是全套6枚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抗日英烈,其中戴安澜(黄埔三期)和谢晋元两位英烈(黄埔四期)是黄埔军校生,这是在邮票中最早出现的黄埔军校生。毛泽东曾给戴将军书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爪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也忍悲洒泪献上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二是这是台湾发行的唯一一套有黄埔英烈的邮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将领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黄埔军校师生就超过40人,建国后担任中央政府部长、副部长及地方党政要职的达数百人。在新中国发行过邮票的有元帅5人(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大将3人(陈赓黄埔第1期,“黄埔三杰之一” 国防部副部长、罗瑞卿武汉分校,中央军委秘书长、许光达黄埔第5期,国防部副部长)。在人民军队早期将领已发行的三组邮票15位将领中(2002年的《/1》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2005年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2012年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方面军参谋长。)有7位是黄埔军校生。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已发行的三组邮票15人中(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2位是黄埔军校生。此外在新中国邮政单独发行的人物邮票中毛泽东、刘少奇、鲁迅(曾到黄埔军校讲演)、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孙中山(黄埔军校创办者、校总理)廖仲恺(黄埔军校国民党代表)……随着各系列人物邮票的发行,将会有更多的黄埔军校师生荣登国家名片。

三、关于对黄埔军校大门设计元素的解读

黄埔军校大门是黄埔军校各景观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清末谭延闿所书)一目了然,这也是中国邮政1994年6月16日发行的“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邮票所取用的主要设计元素。邮票设计师任宇女士在《黄埔军校的大门》一文中说:“黄埔军校的大门,看起来很普通……但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大门,它是一座历史的大门。门内是孕育民主主义革命军队的摇篮,从大门涌出了许多挥写壮烈革命诗篇的历史巨人。谱写了一曲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雄伟乐章。这座巨门,令黄埔同学自豪,令中华子孙景仰”……从设计师这段文字当中,不难读出军校大门的代表性,在反应黄埔军校精神的代表元素中的独特位置,这个设计也得到了当年集邮爱好者的认可。在《集邮》杂志1994年第9期的新邮赏评中,周紫枫、林卫滨、万石诗、杜德玉、程春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套邮票以70年前的黄埔军校大门为主图,概括性很强,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十分重视‘门面’的,哪位学生不是自校门而入,学成而出呢?校门之内除了茂密繁盛的大树,什么也看不见,却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葱茏的树木还透出一种藏龙卧虎的气势和氛围,表明了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象征着黄埔军校悠久的历史,树中的花簇,红火热烈,仿佛是那些为民族存亡而战的将士们的英魂,令人产生崇敬之情…….虽然在邮票整体效果上还有不同的声音,但就当时的政治环境、设计手段、枚数限制等因素,这样的设计理念已经是很令人满意的结果了,毕竟万物都没有十全十美这一说。

四、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的意义

1、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有利于对黄埔精神的继承和弘扬。黄埔军校是首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黄埔战史是座国共将士为国屡建功业的丰碑,有特殊性,也有代表性。在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特别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发行纪念邮票,隆重纪念和弘扬黄埔精神,有利于两岸人民进一步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再次发行黄埔军校建校纪念邮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2013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回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指出:“我们有充分信心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充分信心客服各种困难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台湾同胞携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将再接再厉,务实进取,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造福两岸同胞。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的发行,将从文化领域进一步加强两岸的交流与互动。

3、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有利于祖国的统一。黄埔军校师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与牺牲奉献和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至今仍激励着炎黄子孙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兴中华而斗争。黄埔校友是这斗争中一支重要力量。发行《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不仅是弘扬“黄埔精神”,更重要的是为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祈盼统一的再次证明。

五、关于《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的设计

二十年前任宇女士在设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邮票时曾说:黄埔军校旧址有大量的纪念性建筑,入东江阵亡烈士墓、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校本部、学生俱乐部等。这些建筑当时都是设计元素之一,后因枚数的限制而被放弃,如果《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邮票枚数允许,应当从中选择一二作为邮票主图。

在黄埔军校的师生中的著名人物很多,其中已经部分发行了邮票,但是相对来说烈士邮票较少,可以有计划的选择以黄埔英烈系列发行纪念邮票。

此外1984年6月16日成立的以“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为宗旨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可选作邮票主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