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票证收藏活动方兴未艾,伴随着不少热心藏友的加入,票证收藏活动呈现出一种星火燎原的态势。但是,仔细观察目前在票证宣传活动宣传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各位藏友及票证界共同努力。
一是缺乏宣传工具。
相对于邮票的宣传,粮票、油票、工分票、购物券为代表的票证宣传缺乏大型的、官办的宣传工具和宣传载体。邮票宣传有以《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的官办“二报三刊”和全国四五十家民间邮报邮刊为核心的宣传体系,直接拥有众多的受众,刊发各种宣传文章、研究文章、心得体会层出不穷,形成了强大的宣传载体。
票证宣传目前只有《中国粮票》、《三晋票证》、《安徽票券》、《川粮收藏》等少数民间收藏刊物维持,从受众上、规模上、内容上、稿源上、质量上都难以同邮报邮刊抗衡,更不要说平分秋色了。这就导致了票证收藏活动很大程度上属于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都是圈子里的人交流和交换,研究和收藏,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
二是缺乏优秀稿源。
集邮收藏持续了近200年的历史,拥有众多的收藏家、研究者,各种研究专著、论文、心得体会、背景资料、新邮预报等稿源层出不穷,不乏大量精品稿件。加之邮报邮刊的宣传报道,非常容易形成广而告之、家喻户晓的宣传态势和宣传氛围。社会各界和受众的关注度、注意力也非常容易被吸引而来。
相对而言,票证研究收藏,就比较缺乏大量研究稿件、宣传稿件,尤其是优秀稿件,有分量的稿件。稿源缺乏一方面是票证收藏爱好者们不注重研究稿件、心得体会文章的撰写,注意力只忙于收藏、交换、购买;另一方面,担心自己人微言轻,妄自菲薄,不敢写,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担心藏品不丰富,观点有失偏颇,难免被同好们笑话、批评、耻笑等心理,导致民间收藏刊物缺乏大量稿源的尴尬现实。
三是缺乏资金载体。
这中间,一方面是民间票证收藏研究刊物缺乏大量的资金维持,始终处于一种青黄不接、有一顿没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需要票友的支持和热情,需要赞助,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甚至是编辑者、创办者自掏腰包才能存在下去。面对好不容易创办和刊登出来的稿件,没有经费,没有稿费。面对作者无以为报,觉得十分愧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经费保障和支持,成为困扰票证宣传最大的难题和“瓶颈”,甚至可以说影响了票证收藏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诸如此次2013年第22届全国票证大会中,18枚松江省粮票拍出了令人咋舌的50万天价。这如果是在集邮界,早就成为轰动一时,经久不衰的头号新闻了。正是因为票证届当前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如此重磅新闻、头条新闻,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少数圈内人、藏友知道,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不能不说是票证宣传上出现了问题,让票证收藏无法形成“大学”。
针对票证收藏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引起整个票证届的高度重视,并且下大力气解决。一方面是动员和鼓励广大票证藏友身体力行,利用微博、博客、微信、QQ等各种互联网载体,开设票证研究收藏专栏,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藏品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吸引潜在的收藏爱好者,扩大票证收藏的队伍,形成有源之水。
另一方面,对坚持办刊的编辑、作者给予鼓励和支持,号召票证藏友无偿提供复品,亦或是积极订阅。对于民间收藏刊物刊发的文章,不要稿费,以实际行动支持整个票证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形成宣传、扩大、吸引、感召、交流、研究、交换、购买等闭环性的票证收藏,为票证收藏美好的明天做出积极的贡献。作者:西安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