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浅谈多年对湖州家信的收藏及意义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独自坐在灯下,阅读自己多年收藏的珍贵家信。一封封的感人肺腑似是故事,又似是教悔之言,从字里行间在跳跃。累了,走到窗前,仰望星空。此时的心情,有时激动,更多的时间会在焦虑和有一种强大的责任心、一种义务在催促笔者写下此文,并且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家信是书信的一种,也是实用文体使用时间长,运用面很广的一种文体和方式。它具有史料、文献、文学、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到今天还被运用,可以分公函和私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信,如书法长河中的许多名帖和散文,革命志士和《傅雷家书》中的动人故事,等等。都能说明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表现和魅力所在。

刘勰曾说:“书者,舒也。舒有其言,陈之简牍。”,它可以记事,可以说理,更可以写景。家信是亲朋好友,家中之人的相互思想感情的流露。所以说,人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要倾诉,往往在家信中多有反映。它虽小,或者被目前的现代通信工具的冲击,但无论事大、事小,信手挥翰,常常是最随意,最自然不过的倾诉和真情流露在家信中,说到此我想你有缘也会来收藏的。

我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因爱好集邮和书画,逐渐对家信的收藏,先从收集信封开始,常能被许多封内的信札内容所吸引着。自然对名人信札和家信着迷,说到名人信札也很难收集。但收藏好的家信在当年也不少,经过这么多年自己对它专门花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二十多年收藏了以湖州为主自清朝、民国以来的许多家信。有时会出现很多,但更多的时间是学习和选择,真是一件耗时间和精力的事。到如今我的藏品中还有许多湖州书画界和其它领域中的名人家信、信札。

但更多的是普通百姓的,但往往有想不到的藏品会出现。我逐步对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可读性的家信都能在我的重点收藏范围内。其实搞收藏的人,不一定是一掷千金能买得到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藏品,关健在于读书、查资料,机遇,这样才能在平时收藏中独具慧眼来发现和甄别它们。下面就此总结如下:

1、通过收藏,我深感家信确实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优秀文明的精神延续,是构筑各地区的民族情感和必要的档案。我在南浔有一次去办事后,就在一家古玩店买到过近十封安徽徽州的商人在湖州经商的清至民国的家信,内容丰富。它真实记录了徽商在湖从事经商和家庭、家族之间的矛盾、生活情况。类似的家信也不少在我手中,但要说明的是:家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史、地方史的不足之处。

2、从集邮角度上,既可以收到好的实寄封同时还可从邮戳、邮票等方面来进行双方对比来收藏,其中年代等因素会影响你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难得找到一封信札却没有信封,或者有了信封却没有家信。一般来讲信封和家信一齐收藏比较好,过去我曾多次遇到这种伤心的事。还有品相邮票、邮戳等问题,如邮戳就有发信的实地戳和到达目的地的落地戳。类似的问题我在实践中学会了经验。在上二年市军分区和干休所搬迁时,因我单位工程部小薛的同乡就收到了好多在干休所老干部的几家的家信。我高价从他们手中全部买下来了。事也凑巧,因为所里有一位沈老,离休后对集邮和活动跟我一样热情。但他因年老身体不好,只能在搬迁中把东西有选择在处理掉。当他打电话我到所里后,他自己藏的书画被人前几天收走了。我只能把他的大部分书籍、地图、信封等买了回家。但意外帮了他对面的包阿姨,她要人帮忙。我知道她的老伴是湖州一位知名人士。沈老也介绍了一番,我在中午和下班后去帮了二、三次忙,她给我钱,自己肯定不会收的。最后她给了我一些珍贵的革命史料。却把大部分的书籍卖给了收废品的,把一些家信什么的资料当了我的面前用火烧掉,当时自己因她行动不便我还帮忙呢。有趣的是她叫我从厨房间拿岀一只旧面盆,用助燃剂把火点着,把我想的要阿姨家的信和一部分材料就这样没有了。化成了灰烬,当时她家的保姆扶搀着,我是损坏这批东西的“帮凶”,但我心中很理解他们也从几次运动中过来之人。反正是“理解万岁”,心中不畅是另外一件事。我搞收藏根本没有发财的意识,一是有灵感去收藏那些逝去的文字和材料,二则是会挤时间去搞。但结果我从收废品的工友中买到一大批家信和资料。因为当时房子在拆,他们把一些认为可以卖好价格的东西放在一些早己搬走的空房间,一把锁足够了,只是笔者的低工资在倒楣。就这状况下我买回了在湖州与台湾首批通信的五万号信箱的信封及家信,还有湖州军分区原司令员李氏的大量家信,他有三个儿子都在部队当过兵等等的就用家信的形式互通情况。当时那有电话和电脑的普及呢?值得一提的是接管我市福音医院的李政委(福音医院今是部队驻湖的九八医院),几张珍贵的照片和资料(这就是包阿姨送给我的珍贵资料,在此向她问好。)。

3、信札以家庭为主要内容就构筑了家信的主要形式和因素。我收藏了一位重庆来湖工作的浙大毕业生,从大量信札读后得知:她从小天资聪慧,上学多次被保送。并且在各方面都表视岀色,入团、入党,就业、交朋友、找对象等等,都有在重庆一位大型国企领导的父亲和她毌亲、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爱护下成长,在家信中时时有流露,还有大量她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一流大学的同学之间的大量来信和她去信的底稿,我有时读了会涌出眼泪来,太感动了!特别是她父亲给她的来信中,我读后深感做父亲的不易和责任。毕业后,她先到湖州师院工作,后又在市区做过领导。现在可能是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副总什么的。

4、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家信的收藏,是人们在精神世界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汇集起来真会被家信的魅力、精神所折服。本身好多家信存在有书画家、文人学者和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一封优秀的家信犹如一幅艺术品和不可多得的有思想内涵、值得有收藏价值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人文价值在内,在当今发达的通信工具普及情况下,家信会越来越少,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家信存有无穷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5、家信一般来讲,会记载家庭中的琐事和急事为主,但往往和当时的社会上的大事、主要的社会背景关连和紧密的关系。今年上半年我在湖州藏友手中买到了一个大家庭的信札。我也不隐去姓名了。他就是湖州机床厂原总工程师陈志纶先生的大部分家信。他的家族原籍贯在浙江宁波,陈先生的父亲是民国时期浙江省财政厅厅长,政绩颇佳。在当地和省府时做了不少好事,曾为宁波天一阁和家乡建设、省内主要交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贡献。陈志纶的弟弟陈志华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一位受人尊敬的国内建筑学前辈。他们的后辈大部分在国外。一个家族的几百封家信集中在我手中,真令我叫苦不迭。为什么?我认为自己同样收藏有许多资料一样有责任感。

如今,我逐渐对家信的收集、收藏,会从历史、文化等方面来思考和写作,一部家族,一个人的家信都跟其时代的背景有关,但家信的宗旨是家庭平安,和谐。融入社会共和谐的大合唱。我的认识的程度正如辛稼轩词人的青玉案(元夕)的句子描绘一样:众里寻他(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家信)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我在此呼吁:保护和收藏好中华民族的瑰宝―家信,我从湖州做好,你在外地也要收集。并能在教育下一代抓起,课本上有一定的增加和内容等措施。为我们和后代努力去做吧!来源:新集贤斋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