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一枚《丁卯年》邮票让我走上集邮路

1985年我有幸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经常外出上银行、税务、财政等。 1987年1月份我办公室的几位同事要我代她们到我市的一家工商银行储蓄所领取赠品,她们大概先前在这家储蓄所办理了某种储蓄品种,得的奖励。一到银行我把有关领取的资料给了经办人, 在银行等待了一会儿, 经办人递给我三个四方联《丁卯年》邮票,当时我也不知什么四方联不四方联的,只知道是兔票。一拿到这邮票我眼前一亮,当时心里就在嘀咕,哪有这么好看的邮票的。一到单位我把邮票小心翼翼从包里拿出来,分别交给她们,同时我也不经意说了一句:这邮票好好看呀,也许是听者有心,其中一位同事说:喜欢送你一枚。 我听到这话正合我意, 这位同事把四方联票撕下一枚给我,我当即就笑纳了,也没敢多加推辞,怕这枚与我女儿同年出生的兔票与我失之交臂。现在每每想到我的这位退休的老同事,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惠赠我的那枚《丁卯年》邮票,  反之每次欣赏到这枚兔票也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这位老同事。

自从得到这枚赠票后,我就开始坠入邮海,不能自拔。第二天我就开始打听哪里有好看的邮票买,经多次努力终于了解到在我市的长桥邮局有个集邮门市部,我当即前往,一到那儿我就问里面的一位女士有没有什么邮票卖,她告诉我没有,我又问什么时候有,她说只有预订了才有得买,怎么预订?我又追问了一句, 她讲今年的预订已结束了, 我说能不能破例给我预订一套,我喜欢邮票,可能她被我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真的破例给我预订了一套当年的邮票,让我好感激。订好邮票后我当时就买到了已发行多日的我有生以来第一套特种邮票--《丁卯年》邮票,从此我真正走上了集邮的道路。

当时的邮票预订卡还是个小纸片,上面印着二十个左右的空格,每个空格按顺序编上号码,按邮票发行顺序每购一套,营业员就在相应的格子上盖枚私章,表明这套邮票你已经购买了。我看到邮票预订卡上有那么多的空格,说明每年要发行这么多套的邮票。我每次购买了当日发行的邮票,就打听下一套何时发行,想想老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法子,我就萌生了订阅《集邮》杂志的想法,一来掌握邮票发行时间,二来了解集邮知识。没过几天我就在邮局预订了一份1987年下半年的《集邮》杂志,之后又从1988年开始各增订了一份《集邮博览》和《上海集邮》杂志。1992年上半年当我得知《中国集邮报》7月1日即将创刊的消息时,让我满心的欢喜,一个星期的两份报纸,这下可以及时了解到集邮动态了,我毫不犹豫地订了一份。

通过各种集邮报刊以及相关书籍的阅读,我的集邮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给我的邮品收藏带来极大方便,没有交过任何“学费”,集邮起来得心应手,信心倍增。

从一开始集邮我就明确了集邮目的和集邮方向,可能从小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喜欢欣赏各种门类的艺术,所以我把集邮的目的定为欣赏,而把收集花卉邮品作为我的主方向,只要具有欣赏价值的或是花卉邮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是我收集的范围。我买来邮票目录,按我的喜好以及欣赏要求,列出要购买的邮票名称。1987年至2001年我有计划地购买了包括《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簪花仕女图》、《京剧旦角》、《西厢记》、《西周青铜器》、《红楼梦》、《宫灯》、《荷花》、《庚申年》、 《京剧脸谱》、《齐白石作品选》、 《奔马》、《牡丹》、《菊花》等在内的一批精品新邮。

邮票的魅力实在巨大,把我的业余时间全部占领了,只要在家里稍稍有空,就把邮票拿出来欣赏一番。23年来我的脑海里没有一天离开过邮票,除了工作,就是集邮,家人也经常说我,你只有集邮在心上,想想也是,没办法,这已是我的精神支柱了,离不开它了。来源:邮花四溅的博客--冰川天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