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邮戳大视野

近日收到几位朋友寄来的明信片,这几枚明信片都使用了邮政日戳销邮资。

邮政日戳是邮政通信部门经办邮政业务所使用的、标有时间和地名的戳记,是凭以确认邮政局所与用户之间以及局所间、内部生产各环节间权责关系的印信。通常,邮政日戳在邮政业务中用以盖销邮票和在邮件及各种邮政业务单据上盖用。邮政日戳独具时间管理功能,是邮件传递时间和时限的查询依据。其戳样、地名和时间也是集邮者研究的资料,在法律事务上亦可作为物证。万国邮联对各成员国盖销邮戳使用油墨的墨色均有规定,邮政日戳须用黑色,邮资机盖戳和邮资机签条须用红色。

加盖日戳也有许多讲究,盖销贴在信封、明信片或其他包封纸上邮票,销印时邮戳只盖在邮票上,封皮物上未盖到邮戳,称死戳;如将邮票从信封上揭下后,信封上无邮戳痕迹。记得有今年邮政贺卡兑奖的首日,有朋友为我寄来一枚兑奖小版张首日实寄封,就是因为邮戳全部销在邮票上,信封上没有戳的痕迹,形成了一枚死戳封,一旦小版从信封上揭下来,封上没有邮戳印。当邮票漏销,接收局会用邮戳的边在漏销的邮票上滚出一道墨线,称为邮戳滚销。

比较邮戳与邮票的历史,就会发现,邮戳的历史要比邮票长,当邮票还没有出世的时候,邮戳就早已经应用了。世界上最早的邮戳是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使用的一种小圆戳并在1786年使用了有年月日的日戳,一直沿用到今天。1840年邮票出现后,英国开始使用“马耳他十字戳”,并另有刻制日期和时间的戳记与之配合使用。1860年美国开始使用一种“花式邮戳”。

邮政日戳在中国经历了100多年,历经大清邮政、中华邮政、解放区邮政、新中国邮政的等多个历史时期,目前见到最早的是1872年2月22日上海海关兼管邮政时使用的邮戳。1878年大龙邮票发行是使用了中文椭圆戳,1897年1月13日启用八卦戳,另销汉英两种文字的地名戳,1904年改用干支戳,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邮政沿用大清邮戳,但改干支为民国纪年。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解放区,邮戳没有统一规格,但力求某一解放区内统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使用25mm圆形单线三格式日戳,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邮戳加刻少数民族文字,规格为30mm,1957年1月1日使用圆形单线双月牙腰框戳,1995年6月16日开始使用圆形单线无格式邮戳。现行的邮政日戳分为普通日戳、机打邮政日戳(邮资符志)、特种日戳等。

日戳上的文字很有意思,有数字的、有姓氏的、有生肖的、有植物的、有动物的,有不少集邮者对邮戳也很有研究,同时催生了一些民间集邮组织,比如邮戳研究会、风景戳研究会、邮资机戳研究会等等。作者:杨文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