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一个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投资性的市场尤其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资金的流向就是价值的取向,有的时候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非常有限,因而邮票的收藏基本上都以套或者以四方连作为交换(交易)单位,收藏版票的集邮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也正是大家手中版票少之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别看当初的“庚申猴”版票的价格只有64元,但在当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选择中放弃,又在放弃中选择。以前发行的邮票,其整版枚数主要以50枚和80枚为主,“/1”与“/1”小版张的运作迹象最为明显,其它品种的表现一般,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金对于其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资金在运作某个品种越来越注重它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后者尤其如此,这种态势已经反映在2004年小版张的量价变化上,这也正是2004年小版张中的龙头品种“/1”小版张的价格始终无法创出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资金越来越讲究安全性和效率性的推动之下,“唐诗三百首”小版张、“行书”宣纸小版张、“庚寅虎”赠送小版张等品种能够在本次行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这为我们精选品种指明了大方向,那就是价格低廉。
行情对于投资者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能够凌驾于行情之上,也就是说,在行情面前只有获得超额利润才是硬道理,才是行情对于你的最大奖赏,而不是惩罚,但这种情况确时常发生,没有行情盼行情,行情来了又无所作为,甚至成了实实在在的倒贴的行情。观察这些年来的运行态势不难发现,几乎没有出现过整体性的行情,有的只是局部性的行情,这样的行情对于投资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一个投资者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选择品种的精准性如何,精准性越高,其素质也就越高。某些投资者在看到2003年小版张已是几乎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将目光瞄准了那些发行量不大且流通量更少的小版票,2006年小版票的崛起就非常能说明问题;要说2006年小版票的崛起是仓促应战或者战术性的话,那么,资金对于“庚辰龙”版票的挖掘则体现出了战略上的价值。由于资金的积极运作,使得2003年小版张成为了小版张的代名词,但2006年却不是小版票的代言人,也就是说,小版票的选择余地要远大于小版张,这就要求投资者拓宽思路,千万不能总是在2003年和2004年小版张上转来转去,否则就会使自己在行情面前处处被动。版票行情,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撕出来的行情;小版张行情,则更多地体现在资金的运作上,是运作出来的行情;如果某个品种能够成为撕票行情与运作行情的结合体的话,这个品种必定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黑马。作者:周凤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