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邮政史上重大的转变造就缩普封片成为珍邮

现代邮政的运转,以发行邮票为发轫,如1840年的鼻祖英国的黑便士、如1878年大清邮政的大龙邮票等等,预示着现代邮政的开端,在邮政业务的运作上产生了系列珍邮票,其一的标志性是第一次发行,其二标志性是存量小。

世界各国百多年来的邮政历程史,无不是贴着邮票的传统家书函件,由着绿装邮递员走街进巷、入村到户的传递,一统天下,谁能例外?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BB机、手机、电话的普及,通信产生革命性变革,传统的贴票家书通信方式,秋风扫落叶般的式微,世界各国的邮政生存,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问题,邮票的发行,也走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邮政的函件业务,也产生巨大变化,有一个统计,大约在2005年左右,商函已经占比70%以上,到今天,应该是达到90%以上了。而邮票发行量的比较,封片类(含商函上的邮资),相信也基本占了主流。

缩普封片的产生,就是一个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国邮政函件业务从传统的家书函件业务为主,转变为现代的商函为主、家书为辅的业务形态,很难想象,这种业务主流形态下发行邮资类封片为主流的邮票,居然会有边缘说和不正规说,可见传统势力的根深蒂固和顽固不化。也很难想象,体现这种主流业务的邮资封片,只要符合量小的收藏第一定律,没有不会成为珍邮的,我们期待着那一天,而过程可能漫长,“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这一从认识转变过程,正是缩普封片从无人认知,到少数人先知先觉,再到一票难求的历程,这一过程,正是价值发现的过程,把握机遇者,毕竟是少数人。

缩普封片的诞生,从1999年玫瑰白片千万的量、到几百万的发行量,到几十万的发行量,再到2万发行量的缩普明信片、1万发行量的缩普邮资封,经历了三年多的演化,母体和载体,停止发行缩普封片的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等迷团,使我们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

而发行量2万的缩普明信片和发行量1万的缩普邮资封(流出只有几千),却成为新中国邮票发行史独一无二的量少品种系列,我们已经能够证明她伟大的邮政史地位,为什么不能期待她在量小的旗帜下,逐步成为珍稀邮票呢?谁说不能呢?(许少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