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如何破解2018年新邮的“米诺斯”困局

2018年新邮预订,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邮政急、邮迷看、邮商盼。邮政方面先是破天荒的,近乎高调的宣布,2018年的狗年生肖票将是第四轮生肖票发行量最少的生肖票,继而再次放出总量核减,不发展新预订户的消息,为2018年新邮预订打气助威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

问题是,从目前预订情况来看,情况很不乐观,甚至是非常严峻,相当大一部分老用户已经选择用脚投票,减少或者不再预订2018年新邮,这是邮政方面最为担心的,为了确保2018年新邮预订成功,防止出现“不及格”的答卷,邮政方面近来不断开展强势攻关和营销宣传,不少地方开始给邮政工作人员规定“硬性指标”。

2018年的新邮预订,似乎已经走入了“米诺斯”困局,迫切需要一位顶天立地的希腊神话式的英雄用壮士断腕的决绝和勇气来让邮市获得重生。

2017年新邮的套套打折、当天打折、发行打折,各种变着花样的与其说是花式打折,倒不如一针见血的说是“花式作死”,着实伤害了绝大多数邮迷的切身利益,更伤透了邮迷的心。

广大集邮者大声疾呼的减少发行量、改变发行机制、扩大发售渠道、按规定销毁库存新邮等良药苦口,邮政方面却是充耳不闻,集邮者只能采取减少或者不订的办法发泄内心的怨愤,让2018年新邮预定进入了“死胡同”。

破解2018年新邮预订,减少发行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是减少多少才能对脆弱的市场起到“强心针”的作用,如何采取措施和办法,挽救2017年新邮,保护2017年新邮预订者的切身利益,邮政方面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最大限度释放诚意。

一是按需发行。

邮政方面发行邮票前,要根据每年的预订量来科学合理的确定来年发行量,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预订人数多的年份,发行量大一点。预订人数少的年份,发行量少一点,不搞每年在上年基础上递增百分之几,同比增加百分之几。完全可以根据市场化,进行差异性发行,预订人数少,同比减少和递减,为什么不可以。

二是保证预订。

邮政方面要多开发预订用户专用邮品,最大限度保证预订者的切身利益,提高预订者“预订证”的含金量才对。如在预订赠送版的基础上,将目前集邮总公司的年册改为专用预订年册,年册内有预订赠送版、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或者保证所有预订用户可以平价购买一枚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四连体小型张、大本票等,非预订用户不享受这个政策红利,最终将预订证变成“香饽饽”。

三是留足库存。

每套邮票的发行量,要在保证提供给所有预订户的基础上,留足足够的开发产品册的库存,这个库存既要考虑邮政方面进行产品册和系列产品票开发的使用,又要保证适当的结余。但是,绝不是把所有的邮票,只提供极少量的线下销售,绝大多数放到库房待价而沽,那样只不过是从印刷厂的仓库转移到邮政的仓库,变成打折票后,沦为带着面值的“废纸”。

四是敞开供应。

目前,绝大多数集邮者再三呼吁敞开供应,邮政方面要么是充耳不闻,要么是沉默寡言,根本不理会、不解释、不说明。中国集邮网厅的线上销售和全国各个地市集邮柜台线下销售,同总发行量相比微不足道,甚至连零头都不够,这是完全违背市场规律的奇葩的不能再奇葩的人为自毁长城的举措。这种策略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大量邮票无法通过市场进行自我消化、自我消耗、自我调节,最终成为打折票,伤害整个市场。

五是按时销毁。

邮政方面规定新邮发行六个月公开销售,问题是当天就没有了,何谈六个月公开销售期。六个月以后的邮票,即便是打折,邮政方面也舍不得销毁,这同邮政方面的宣传大相径庭,邮政方面的销毁成为一纸空文,狼来了成为嘲弄集邮者、侮辱集邮者智商的工具,谁还会为了邮政的不诚信买单。

破解2018年新邮预订,乃至提高邮政公信力的办法很多。最根本的就是保证预定、留足库存、敞开供应十二个字,要保证每套邮票的线上和线下的公开销售量,占到整套邮票发行量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或者更高。六个月公开销售期结束后,邀请集邮者代表在公证人员现场公证下公开销毁多余库存,向社会公布销毁后的最终发行量,取得全社会信任。

单凭敞开供应这一条,但凡是邮政网点都可以买到新邮,邮政业务都可以使用新邮,就足以消耗绝大多数新邮,邮票本来的使用功能得到恢复,集邮者和收藏者会越来越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全社会都知道,邮政部门不是不知道,关键是想不想作为了。

剩下的,就交给市场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