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邮戳与其他相关戳记

集邮品中,除了邮票(邮资图)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邮戳,因此那种认为集邮就是“玩邮票的说法是很片面的。邮戳是记录和研究、整理时的重要佐证。它可以分为普通、专用、纪念、代资、及内部生产机构使用等五大类。邮戳,还包括指示、宣传等戳记。军邮、临时邮局、代办所、信柜所使用的戳记也包括在内,它的内容繁杂,种类甚多,且随时代而多变。

邮戳的收集,往往离不开实寄的邮资封片简。因此,很多历时久远的实寄封片简往往都是难得的珍品。收集、 研究和展示邮戳可以用保存“剪片”的办法,但是应该切记:非必要和万不得已,最好是完整的保留实寄的封片简原件,而不要轻易的把它剪下。

一、邮戳(Postmark)的历史

邮戳是邮政部门在经办邮政通信业务时,所使用的各种戳记的统称。从其功能上讲,又有可以销票和不可以销票之分。邮戳的出现要比邮票早的多,并且也是不断演变和完善其功能的。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宫廷就有加盖于信件上的红色或蓝色戳记,戳面上刻着告诫语句——“以国王的名义,快!”。这个邮戳的实物现收藏在开罗博物馆里。

在欧洲,14世纪早期,意大利米兰曾使用过可认明邮寄地点的手盖邮戳。而威尼斯则使用刻有“快、再快、飞快”字样的戳记。1683年,圣·马洛岛使用了刻有“D’JARSEY”(泽西岛)字样的邮戳,用于盖销从泽西岛寄来的信件,邮戳为横式(21x3mm)。但是,世界上第一枚邮政日戳,是由伦敦邮政总局局长科罗尼·亨利·比绍普发明的。为了解决信件投递被延误的问题,英国邮政于1661年4月25日-5月2日。连续在《公众信使》报上刊载一份公告:“为防止邮递员在投递过程中的延误,所有信件被邮局收寄时都将加盖标有日期的戳记。邮递员在夏季须于当日投递,在冬季则不得迟于次日上午投递。因信件延误而投诉的客户将得到赔偿”。比绍普创制的邮政日戳十分简单:双格圆形,直径13毫米,上下格分刻日、月而无年。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才又加上了地名。1786年英国伦敦首先在邮政日戳上加进了年份。1840年邮票诞生后,邮戳才有了盖销邮票的功能。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邮戳是1872年海关兼办邮政时期,在上海使用的“邮资已付”戳,它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邮政日戳。该戳为单线双圈椭圆形,过个为36mmX25mm。外圈上下分别为英文CUSTOM  HOUSE(海关)和SHANGHAI(上海),中部左右各有一花饰;内圈公历日期上有英文PAID(已付),红色。存世最早的实寄封日期是1872年2月22日,最晚为1875年5月29日。

1896年邮政改为“大清邮政”,脱离海关。因在日本订制的新戳未到,一些地方把海关邮戳上的“CUSTOM”字样挖去后使用。而南京、杭州等地使用的英文双圈椭圆邮戳上,因刻有“IMPERIAL   POST  OFFICE”字样,被称为帝国邮戳。1897年5月开始,各口岸邮局先后使用日制英汉双文字日戳,式样为单线双圈,内圈两格。规格为外圈直径36mm,内圈直径25mm。英汉文局名和阳、阴历日期分列于戳的上下部。因该戳形较大,习称“大圆日戳”、“英汉大圆戳”。1899年5月,英汉文戳停用,改为统一式样的的汉英文地名日戳。式样为单线二格圆形,直径25mm,日期为阳历。该戳又称“小圆日戳”、“汉英单线戳”。1903年11月26日起,此戳只限国际邮件使用。1909年起,戳号又改在地名之下。从戳的外观看,这一时期还使用过“八卦戳”、“碑形戳”等,并且出现了“火车邮戳”、“快信邮戳”等专用邮戳。

二、中国现代邮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邮政 经历了多次变更。这里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次变更(1985年7月~1995年7月) 邮电部1985年7月29日颁发《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与使用管理规定》,明确中国邮电日戳为三大类十种。

普通日戳:普通日戳分邮政日戳,电信日戳、机要日戳以及包裹收寄机、邮资机、过戳机等机器装配日戳四种。

邮资已付日戳:邮资已付、机要通信邮资已付四种。

特种日戳:分风景日戳与供各级邮电学校教学用的模拟日戳二种。

特种日戳是此次规定中新增加的种类。

普通日戳的式样、规格与1956年规定的相同.截面分五个部位(图)。与1956年规定不同的是,新日戳上半环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名,下半环无市、县以下地名,刻邮局的邮政编码(图)和少数民族文字。

邮电部1992年6月17日决定,将多种邮资已付日戳合并为两种邮资已付日戳,即除保留机要通信邮资已付一种外,将国内邮资已付、港澳邮资已付、台湾邮资已付、国际邮资已付(法文)四种合并成中、法文对照一种。

普通日戳直径有24mm、25mm、26mm三种,戳面汉字有宋体和楷体两种。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先后引进国外的信函邮票盖销机和邮资机,这些设备上的日戳,多为单线双圈圆形,日期捧列为日、月、年。

1992年8月5日,邮电部邮政总局规定,盖销机水波纹销票日戳图样标准为两种:日戳在水波纹左下方、日戳在水波纹左边。各地使用的此种销票日戳多不符合邮电部邮政总局的规定。

随着计算机在邮政业务上的应用,从1993年开始,中国出现了计算机打印的计算机日戳,其中有普通日戳、邮资已付日戳(图33)。此类日戳多打印在包裹、汇款收寄、报刊订阅和邮政快件的单据上。

第四次变更(1995年8月开始)
1995年6月16日,邮电部颁发了(邮电日戳印模规格与使用管理规定》,与1985年7月规定的日戳不同之处:
1、由原来的三大类十种,改为三大类八种(其中邮资已付日戳由原来四种改为机要通信邮资已付和邮资已付T.P.二种)。
2、普通日戳为圆形,直径仍为25mm、30mm两种。戳面由原来的五个部位改为三个部位,取消上下月牙和字钉槽线。取消各种日戳上的邮政编码,不论城乡一律有局、所名称(地名),不缀局、所类别(支、所、代)。戳号在局、所名称后面。
3、省会城市一律不冠省、区名称,直列城市名称,如江苏南京,直列南京(图35)。国际互换局、交换站、北京国际邮政汇兑中心的日戳,由现行上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为中国,下部改为地名的汉语拼音,如北京,为汉语拼音BEIJING、BEIJING(H)。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现行日戳上部是北京,下部为北京汉语拼音,上部改为中国,下部不变。内部生产单位日戳,其下部为相关单位的简称和戳号。
4、风景日戳直径由现行的32mm改为30mm。
5、新的普通日戳日期,除继续使用字钉外,增加一种拨轮式(即日期可拨动更换)字钉,拨轮式的月、日、时均用两位数字表示,例如“1月1日7时”,为“01.01.07”。年份表示:字钉式用全四位数,拨轮式和各类机器日戳,只有后两位,例如“1995”只有“95”。
新式日戳从1995年8月中下旬开始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12个城市部分邮局使用。争取在二三年内全国普遍使用新式日戳。

三、集邮者所关注的邮政戳记

1、邮政日戳

因其是最常见的和最普通的,比较好收集。但是一旦赋予了一定的条件,也就增加了难度。收集这类邮戳主要是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是时间(日期),如邮票(或事件)发行的首日、尾日及特殊的日子,如“2011.11.11.11”。

第二是地名:丰富的中国地名,产生了不少与生肖、姓氏、花卉、动物等相关的地名。若是在制作邮品中能够盖上相关地名的邮政局所的邮戳,无疑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一些名人的出生地、事件的发生地,也都是制作原地邮品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临”字戳与“代”字戳

“临”字戳指临时邮局所使用的标有“临”字或“临时”字样的邮戳,通常是在没有邮政常设机构的地方临时办理邮政业务时,限时限地使用。

“代”字戳,邮政部门为了方便群众通信,在没有常设邮政机构的地方(通常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委托当地的部门或个人代办邮政业务。这种做法自清代一直延续到1955年。

3、风景日戳

刻有当地名胜风景的图案的邮戳。风景日戳,一般为圆形,直径30mm,可换字钉。戳面分为风景图案、字钉槽、地名环3个部分。钢质。圆周线为0.3MM实线。风景图案为表现当地特色和相应的名称,可刻在字钉槽上端,也可刻在字钉槽下边。字钉槽不刻边线,字钉可只表示年、月、日,也可加小时。地名环所刻的地名,在县、市名前均冠以盛自治区和直辖市名。多枚图案的组戳,可分别从1号开始顺序编号,同一图案只刻一枚的也刻"1"表示戳号。戳面文字与日期均自左而右排列。 第一套部颁标准风景日戳于1986年年8月1日在甘肃省兰州启用(32mm),为五泉山、白塔山、刘家峡水电站、麦积山、莫高窟、嘉峪关和泉湖。全套七枚。

4、纪念邮戳

邮政部门为纪念重大节日、事件和邮票发行所使用的专门戳记。按使用单位可以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大类。例如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在国庆逢5逢10周年时,都使用过全国统一图案文字(只是地名不同)的邮戳。

5、双文字邮戳

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为了方便民族地区的用邮,在某些地方使用由汉字与当地民族文字同时标注地名的邮戳,俗称为“双文字”邮戳。这种邮戳稍大,规格为30mm。目前有维吾尔文、蒙古文、藏文、朝鲜文、满文、彝文、壮文等双文字邮戳。

6、机盖纪念邮戳

主要介绍近年为集邮者所关注的毕能宝邮资机戳。这种戳因为可以附加上相关主题的文字和图案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而毕能宝邮资机尚未在全国设置。

7、其他邮政戳记

如:附加戳(盲人读物、检验戳、欠资、查无此人、催领通知);火(汽)车邮戳;军邮戳;宣传戳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