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浅谈邮政日戳中“百家姓”元素的取舍

邮政日戳,不仅是邮政企业服务的工具、邮史的见证,更是专题集邮的重要素材之一。在“百家姓”专题集邮中,邮政日戳成为“百家姓”邮品珠联璧合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制作相关邮品时对邮政日戳中的“百家姓”元素的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尤为重要,结合一些“百家姓”邮品制作的事例,笔者提出几个问题与师友商榷:

一、有“姓”无名和有名无“姓”怎么办?

从中国大清海关1866年试办邮政(1897年普遍使用邮政日戳)开始,历经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虽然邮戳的制式有所变化,但是地名始终是邮政日戳中的固有元素之一,在数以万计的地名邮戳中,鉴定这些邮戳的“百家姓”(或是鉴定各个时期的“百家姓”邮品)元素的重要依据就是邮政日戳中是否含有“姓氏”,如已经被邮友公认的带有姓氏的“家”字戳,还有带有姓氏的和与居住地相关的岗、店、村、庄、镇、埠、台、甸、堡、弄、里、岛、房、营、寨、寮、厝字戳等等,这也是比较规范的“百家姓”日戳,但是在邮政日戳中的英烈日戳,出现了有“姓”无名日戳和有名无“姓”日戳两种特例。如有“姓”无名的如武汉的彭刘杨路日戳是为纪念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位烈士的,而且是三个姓氏的并存状态,在制作“百家姓”邮品时,彭、刘、杨三个姓氏可以兼容;有名无“姓”的日戳如吉林敦化翰章支局日戳(陈翰章)黑龙江密山知一支局日戳(柳知一)江苏泰兴根思支局日戳(杨根思)河北献县本斋所日戳(马本斋)等等,日戳虽然是英烈的名字,但是隐去了姓氏,个人愚见,除非是制作具体人的原地邮品,广义上的“百家姓”邮品就不应选用,如制作杨根思的邮品可选用江苏泰兴根思支局日戳,相关邮品也可以纳入“百家姓”邮品范围,但其它杨姓人物的邮票,加盖江苏泰兴根思支局日戳,硬说是“百家姓”邮品就实在是牵强附会了。

二、“原名”与“笔名”以谁为准?

风景日戳是中国邮政广泛使用也深得集邮爱好者喜爱的邮政日戳,因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自然也是“百家姓”邮品制作者的首选用戳,但是在制作邮品中同样会遇到以谁为准的问题。

风景日戳中的的名人故居、纪念馆系列戳,使用的名人的名字冠名,如上海的鲁迅纪念馆风景戳。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因而鲁迅是一个专有名词,那么在制作“百家姓”邮品时,所有贴有与鲁迅有关的邮票都可以加盖这枚鲁迅纪念馆风景戳,在“百家姓”元素的归类上应为“周”而不是“鲁”,以此类推,其他“鲁姓”和“周姓”的人物邮票加盖鲁迅纪念馆风景戳,就门不当户不对了。再如浙江乌镇的矛盾故居风景戳,矛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因而矛盾也是一个专有名词,贴矛盾诞辰九十周年邮票,加盖浙江乌镇的矛盾故居风景戳,可以称为“百家姓”“沈”姓的原地邮品,但是如算作“矛”姓,那就生拉硬扯了。

三、邮政日戳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现在制作的“百家姓”邮品,追求“票戳”的“完美”,如一枚李姓名人的邮票要盖一枚“李家”邮政日戳,但是仔细分析起来总感觉美中不足,比如这枚李氏名人与盖的李家日戳的省份没有任何联系,不是出生地也不是工作地,甚至查阅此人的生平大事记根本就没有到过该省,一种凑合和拉郎配的感觉就不由而生。相反如果一枚名人邮票,通过考证他的生平,能找到他所生活过的地方的同姓邮政日戳,那么这枚“百家姓”邮品的含金量,就是可遇不可求,因为不是所有名人邮票制作的“百家姓”邮品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同姓邮政日戳,当然名人旧居(故居)风景戳中的名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这样的“百家姓”邮品,票、戳高度的和谐统一,自然是邮政日戳画龙点睛之笔,也是“百家姓”邮品的精绝之所在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