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2019年我们进入了“集邮后”年代

又是一年春草绿,集邮何处不春风。2019我们充分有信心进入 “集邮后”年代。何以言之,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了,这四十年集邮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集邮前”。

《集邮》杂志重新出版,为集邮复兴大造舆论。接着中华集邮联合会,在1982年正式成立,随后各省市集邮协会纷纷成立,而且在1983年全国集邮联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全国邮展,全国各地大约有三十几位老集邮家,来首都参加邮展。这次邮展对以后集邮的活动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感谢全国集邮联提供了如此好的平台。一场时代的春雨滋养了集邮这片干涸的大地,各地协会也像雨后春笋,欣欣向荣。

第二阶段,“集邮热”。

从1980年发行T46猴票以后,人们对集邮开始重新认识,集邮慢慢兴起。各地开始成立集邮公司,一些大中城市,也逐渐出现了邮市。各地集邮协会会员人数逐渐增加,老中青集邮爱好者纷纷要求加入。集邮协会出版了会刊,以及各种邮展也先后举办,人们从传统集邮走向专题集邮,各地民间集邮组织也先后成立。民间邮刊也逐渐出现,特别到1996年,集邮进入了高潮,中国邮票成倍地发行,邮市买卖热气腾腾。人们不满足于只买一两套邮票,而是成版的购买,尤其是T46邮票疯狂上涨后,带动了各种邮票和封片的价格不断上涨。那个时候的邮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男女老少争先恐后涌入邮市,像着了魔似的,见邮就收,越贵越买。

到了1997年4月,邮市一下崩塌,“集邮热”开始降温。至今二十多年,邮市起起伏伏,要想再恢复到1996年的高潮,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第三阶段,“集邮后”。

集邮家肖高键先生说“往事已随花落去,集邮不会再出现高潮了”。我回答肖老“现在已经进入‘集邮后’的年代了,过去那种如火如荼、如醉如痴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但我们邮友之间的友谊却是永恒的”。

为什么说,现在进入了“集邮后”的年代?

1、邮票越出越多,越出越美,质量也越来越好。一年发行次数也更多了,而且邮票能与时代结合,但进入邮政领域的却越来越少,邮票使用率越来越低。这与当年发行邮票用意完全背道而驰,过去是为了方便群众发信,现在发行邮票很快就进行炒作,而且在邮局也很少看到新邮,而且这些新邮花样翻新,一套邮票可以变出十几种品种。包装越来越精美,这样精美的邮折,谁会舍得把这些邮票拿出来用来发信呢?

2、邮集越来越多,越来越追求珍罕,而大众性的邮集越来越少,现在要想找到信销票来组集是很困难的。一些有钱的集邮家,为了摘金夺银,不惜重金收购珍罕票,因此一般的邮友是很难购买珍贵的邮票,只能望而却步,这样普及型的邮集就无人重视。

3、不少老集邮家先后辞世,后继无人。近两年,走了不少老集邮家,但他们的后代一般都不集邮。如著名集邮家姜治方的儿子姜惠华二十多年前就跑到新西兰做生意去了。

各地集邮沙龙开会,大都老年人多,中、青少年少,后继无人。

4、邮市不景气,有些邮市非常萧条,无人问津。就算周末和节假日邮友来的也不多,大都是一些老面孔,很少有青少年出现,今后怎么办,只有听其自然。

5、但是可喜的现象还是有的,邮书出的越来越多,参加三U的人也不少,这几年来,集邮界不少邮友走了祖国很多地方,结交了不少邮友,收集了很多风景戳。特别是民间集邮组织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有的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集邮事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各地青少年邮局的成立,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也越来越多,民间邮刊涌现了很多,其中也有不少优秀邮刊。另外一些大、中学校和社区不断地举办了小型邮展,这都是令人十分欣慰的,所以说“集邮后”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集邮人比过去理智了,各级邮协的领导也比过去成熟多了,认识到集邮的意义重在教育,重在培养接班人,所以说“集邮后”的年代仍然是非常可喜的。只要我们各级邮协因势利导,有所作为,紧跟时代,我们的集邮将是大有前途的。作者:黎泽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