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系列邮票应当具有延续性

近年来,中国邮政在编制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时,有意识地增加系列邮票的比重,在延续既有系列邮票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系列邮票的选题,使得邮票发行工作更具系统性。然而,纪特邮票选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缺陷。

首先,系列邮票的票幅应当统一。

《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自1988年开始发行以来,已经发行了七组。该系列邮票的前五组均为40mm×30mm横式票幅,整体较为统一。遗憾的是,第六组邮票突然改为30×50mm竖式篇幅,这与之前发行的几组邮票显得格格不入。《中国古镇》、《中国古代文学家》、《成语故事》等系列邮票中,均存在此类问题,影响了整个系列邮票的外观的统一。

其次,系列邮票应该保持每组邮票枚数的一致性。

细心的集邮者应该会发现,中国邮政最近几年发行的《中国古镇》、《儿童游戏》等系列邮票中,各组的枚数并不一致。以《中国古镇》系列邮票为例,第一组邮票一套8枚,第二组便削减为一套6枚,2019年即将发行的第三组只剩下一套4枚,每组邮票的枚数竟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样的做法令集邮者实在难以琢磨。希望邮政部门规划系列邮票时应当保持每组邮票枚数的一致,以免给人以“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的错觉。

再次,系列邮票的发行周期应当统一。

我国一些系列邮票每组之间没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有的相隔时间竟长达几十年,有的甚至“有头无尾”。譬如《猛禽》邮票,1987年发行了第一组,直至2014年才发行了第二组,两组邮票居然间隔了27年;而《中国现代音乐家》系列邮票2012年发行了第一组之后,至今7年间再无后续。由此可见,系列邮票在规划伊始就应该系统地规划发行的次数和每组之间的发行间隔,不仅能体现系列邮票的周期性,也能使广大集邮者更有盼头。

事实上,一些系列邮票在策划、设计、发行等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例如“四大名著”系列邮票、《水果》系列邮票、“木板年画”系列邮票等在每组邮票的枚数、规格、设计和面值设置等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和谐统一,发行周期也较为固定,为今后系列邮票的策划和选题树立了较好的范本。建议邮政部门可以考虑规划发行蔬菜、坚果、中国现代文学家、中国民族服饰、中国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等系列邮票,丰富系列邮票的选题。(文:倪俊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