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邮票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减少发行量并非挽救邮市的“万能药”

这些年,集邮爱好者呈现出不断流失的现状,坚持下来的,都是年龄较大多年来的老邮迷。

邮迷们利用闲暇时间聚集在一起议论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手中的邮品保值升值、投资收藏的话题,面对当前集邮爱好者不断流失,邮市低迷的现状,很多人提出减少发行量和发行套数的思路,希望借此提高邮品的保值升值潜力,吸引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加入到集邮活动中来。

减少邮品的发行量固然是个办法,但绝对不是个好办法,寄希望于单纯依靠减少发行量来提高邮品保值升值功能,恐怕不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甚至是适得其反,治标不治本。道理很简单,邮品的发行量一旦变小,就更有可能受到大资金的控制和炒作,更有可能人为地制造“珍邮”、“热门”,暴利投机的成分会给集邮市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仅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1992年到2000年之间的编年邮票,发行量很大,现在很多还在面值之间徘徊。2003年、2006年的编年票,相对于2000年前的发行量的确是少了,却普遍价格较高,如2003-1羊、2003-26东周青铜器、特4、特5、2003-25毛泽东、2006-14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2006-30和谐铁路等等,价格远远高于1991年之前的JT票。

要知道,这些编年票的发行量几乎就是存世量,根本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信销使用,价格却高的如此令人咋舌。相对于经过大量信销使用的JT票,严重偏离了价格轨道,属于典型的炒作囤积导致的极其不正常现象。

再说,只有二三十万枚发行量的JF封、JP片相对于1000多万枚发行量的编年票来说,简直就是“浓缩”,可是价格却不敢恭维,关键就在于收藏爱好的人员太少,令游资都不愿意涉足。

还有首日封、极限片、外展封、TP片、YP风光邮资封片等等,发行量都不大,基本上100万枚的样子。但是,价格多年来一直是不温不火,即便是几次小规模的炒作,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没有掀起多大的收藏热潮。

因此,决定邮品保值升值、投资收藏决定性因素绝不是发行量的多少,发行量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不是绝对的。只有切实采取措施,扩大新邮的发售渠道和零售渠道,保证基层邮政所都能够提供充足的邮票,将大量的新邮供普通市民、集邮爱好者自然消耗掉,才能提高邮品的保值升值功能,同时为集邮爱好者提供大量的信销票源,最终实现集邮活动的良性循环,这才是解决邮市低迷现状的根本之道。

评论